讀古今文學網 > 明窗小札1963 > 「第四十一個」及其他 >

「第四十一個」及其他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八日

約在四五年前,香港上映過一部蘇聯片《第四十一個》。這部影片在國際電影節上得過獎,轟動一時。但是在中共大陸卻不准上映。

當時我們幾個朋友談起,都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一部蘇聯片會受到中共的禁映?這簡直是破天荒的新聞了。

中共沒有隱藏對這部影片的指責。他們說它傳播一種消極的思想,對革命戰爭與革命人民作了巨大的污辱。在片中,一個堅強的女革命戰士竟愛上了一個白軍的俘虜,二人在荒島上發生了莫名其妙的愛情。

但這樣一部影片能在蘇聯拍攝,而不能在中共大陸上映,可見蘇聯與中共的思想分歧,在那時候已經萌芽了。

今天,影片《第四十一個》導演丘赫萊依已成為蘇聯電影界第一位紅人,他不但以年青導演的領袖自居,而且以蘇聯新電影潮流的創造者自居。他後來導演的影片《士兵之歌》與《晴朗的天空》,都是《第四十一個》的哲學的發展,也繼續受到蘇聯政府的褒揚。

丘赫萊依在一篇文章中說:「老導演們對於影片的想法仍然跟他們在斯大林時期的想法一模一樣。他們至死都是以老一套的方式來想老一套的東西。這不是進步。蘇聯現在有一批強有力的青年導演,他們都拍出很好的新影片。當前我們的政策發展得愈來愈民主,我們正與所剩無幾的教條主義堡壘進行著鬥爭,我們可以預期,有機會拍出愈來愈好的影片的時代已經在望了。」

丘赫萊依接著自比西歐的新潮派電影:「我們有許多東西是共同的。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上。這個時代的節奏、這個時代的心理狀態,這一切對我們說來都是共同的。我們都是二十世紀的人。」

丘赫萊依能夠拍出那樣的影片,並且能寫出這樣一篇文章,這表示蘇聯人的生活確是「修正」到了相當厲害的程度。「與資本主義世界有同一時代的節奏、有共同的心理狀態」,這種話在從前不要說說出來,就是想也不能想。

有一個時期,赫魯曉夫很想整頓一下蘇聯文藝界的風氣,使它們重納入馬列主義的正軌(那是當他大罵抽像派油畫時候)。但以後事實證明,赫魯曉夫越要「整」,蘇聯文藝界越是趨於散漫與放寬。這是東歐整個文藝界的情形,似乎共黨頭子誰都阻擋不來。僅從電影藝術的發展便可概其餘。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蘇聯社會與中共社會已有著很大的距離。要想中蘇共「重修於好」,已決不是兩黨領袖之間的讓步可以達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