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明窗小札1963 > 羅馬尼亞的經濟情況 >

羅馬尼亞的經濟情況

一九六三年七月十四日

羅馬尼亞最近表面上與蘇聯疏遠,與中共親近,這主要是因經濟上的關係。羅馬尼亞的經濟情況到底如何,下面是一個簡略的介紹。

羅馬尼亞在第二次大戰時是一個純農業國家,土地肥沃,五分之四的人口從事農業及牧畜,生產豐富,大量出口。在天然資源上有石油、天然瓦斯、鹽、褐煤以及金、鐵、銅、鋅及黃鐵礦等重要原料。從一九五一年羅共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其目標在完成工業化和「國營合作貿易網」。

不可否認的,羅共實行工業化,已有相當的成就。在東歐各小國中,以羅國的工業增長率最高,由一九五至六年十年間,平均增長率為百分之十三,生產品為百分之十四點八;機械化為百分之二十。

一九六二年在農業生產上減少,小麥淨產二百七十萬噸(前年三百八十萬噸);玉黍四百六十萬噸(前年四百八十萬噸),糧食減產由百分之二至百分之二十九不等,嚴重的損害了羅馬尼亞經濟。羅馬尼亞目下事實上正在工業化的轉型期,人民生活程度被壓低至不能忍受的程度。目下凡是一萬五千以上人口的城市都已建有超級市場,據《紐約時報》記者的報導,一打雞蛋售美金二元。牛排一點五美元一磅。

羅共在工業化的初期,其貿易對像以蘇聯為主,一九六二年實際占羅馬尼亞貿易總額的百分之四十(一九五八年為五十);一九六三年二月締結新協定,增加百分之十六,計為七億新盧布。

羅馬尼亞和蘇聯主要的衝突,是不滿意在經濟互助會議中的任務及地位。蘇聯不欲羅馬尼亞高度工業化,而羅共則不欲維持原料供應者的落後地位。因此羅共便想擺脫蘇聯的經濟控制,而自己從心所欲,遂至近數年來對西方的經濟關係,日趨密切。例如自一九五九至六二年曾與英國公司訂購整套工廠設備達三億五千萬瑞士法郎。

羅共又不顧蘇聯的反對與英法財團簽訂了一項三千九百萬美金的合同,在某城市建築一所年產五十萬噸的銅板廠,其設計可擴充至一百萬噸。另一合同為五百六十萬美元的熔鉛廠,另一千三百萬美元以鑄鐵路車輪為主的翻砂工場。

其他由西德及法國所購的整套設備,包括車胎、紙張、石油工業、纖維、衛生設備、房屋建築機械等項目。羅馬尼亞一向保持準時付款的信譽。一九六三年二月二十日與法國簽訂雙邊貿易協定,總額為三億七千萬法郎,比一九六二年增加百分之五十,這使蘇聯極不高興。

羅馬尼亞與中共的關係一直不強,不能將阿爾巴尼亞與中共的關係來相比。因此一般的意見,都以為羅共只是向蘇聯玩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