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明窗小札1963 > 南韓的「制米運動」 >

南韓的「制米運動」

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八日

香港的嚴厲制水,已聞名於世界。但南韓的「制米」運動,其令人害怕與嚴重的程度,卻遠非香港的制水可比。

據台北中央社報導,南韓已面臨十年來最惡劣的糧食危機。當局不得不全力推行「制米運動」,換言之,即以其他穀物或副食品代替米糧。

南韓發動一項全國性的運動,將七月作為「節約救濟月」,亦可稱為「制米月」,要求全國在七月裡實行下列措施:

一、所有家庭盡可能多食用非食米穀物,所有飯店不要供應由食米做成的食物。

二、不要用米做的餅糕,糕是韓國喜慶中不可缺少的食物。

三、人民盡可能少飲酒,酒館在七月六日、十一日、十六日、二十一日、二十六日和卅一日不要賣酒(南韓大部分的酒是由米釀造)。

四、不要舉行酒會或宴會,甚至在婚禮和葬禮中也不要舉行。

五、救濟水災難民。

僅從這五點措施,可知南韓的食米缺乏到如何程度。事實上,南韓已面臨韓戰十年以來最嚴重的危機,政治不穩、糧食缺乏、洪水氾濫。

七月初,食米的價格已漲到空前的高峰。從每包約三千圓在漢城漲到每包五千圓,在釜山及另外幾個重要城市漲到每包六千圓。

這種糧食恐慌主要是由橫掃韓國南部各省的颱風「雪莉」及隨其而來的洪水所引起,這次洪水的提早到來對大麥的收成給予近乎致命的打擊,南韓曾希望大麥的收成能部分彌補穀物的久缺。豈知洪水沖走韓國大部分的秧苗,接著大雨滂沱,急性稻熱病在全國各地蔓延。根據非正式的統計,大麥的歉收已使今年穀物的缺乏數量,增加到全國全年需要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南韓為應付危機,已接受從美、日、台等地運來的救濟糧。另任命高級顧問柳柄贊准將為新農林部長,以接替張炯淳少將,在此之前,反對黨曾一再要求張炯淳辭職。反對黨聲稱,糧食危機雖是由自然災難所引起,但也因那些負責韓國糧食管理人員的錯誤行政措施而惡化。

糧食缺乏之外,更因大雨衝擊,在南韓全境觸發一連串的洪水和山崩。這種天災已造成數百人死亡,數萬人無家可歸。

南韓與南越(因佛教徒事件鬧得滿城風雨)真說得上是一雙難兄難弟,令美國人大為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