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明窗小札1963 > 造反、反黨和通敵 >

造反、反黨和通敵

一九六三年四月十七日

毛澤東所說的「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那句名言,是一九四六年八月對美國女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說的。這位斯特朗女士一向左傾,對社會主義陣營的報導不遺餘力,但後來在蘇聯訪問時,卻被蘇聯當局認為是美國間諜而驅逐出境。當時香港文匯報正在連載她的一篇長文,因此而不得不突然中止。事後事實證明,蘇聯這指責是沒有根據的。中共在一九六年出版的《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在提到斯特朗時,絲毫沒有當她是敵人的表示。

在共產主義內部的鬥爭中,蘇聯人最喜歡把政敵說成是敵國的間諜。斯大林大清黨,將大批紅軍將領和高級共產黨人槍斃,罪名一概是通敵叛國。大概間諜的罪名一來極重,二來容易使人相信,三來旁人不敢為得罪者辯護。

中國皇帝要殺一個人,罪名往往是「造反」。岳飛三十二歲任節度使,他得意之餘,說過一句:「三十二歲建節,古來罕有。」哪知罕是罕的,卻不是沒有,宋太祖趙匡胤也就是三十二歲當節度使。這句話後來成為他的主要罪名,秦檜一黨說他自比太祖,顯然有「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意圖。漢景帝時大將周亞夫的兒子給父親買葬器,有甲循五百具(相當於現在燒給死人用的紙汽車、紙洋樓之類),就有人告他造反。周亞夫辯護說:「我買的是葬器,那是死人用的東西,怎麼能證明我造反?」主審的大法官道:「就算你不準備在活著的時候造反,那也足以證明你有死後在陰世造反的意圖。」就此而定了他的罪。

到了赫魯曉夫,加在政敵頭上的罪名都是「反黨」。莫洛托夫、馬倫可夫(又譯馬林科夫,編者注)、卡岡諾維奇、朱可夫、伏羅希洛夫、布爾加寧,無一而非反黨。「反黨」的罪名是比「通敵」輕得多,因此這些人的性命還可保留。

比較起來,還是中國皇帝所用的方法是直截爽快,也是最不虛偽卑鄙。因為造反就是想做皇帝。中國皇帝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皇帝是我做的,有誰想覬覦大寶,企圖取我而代之,此事就該殺頭,根本不必研究反得對不對,有沒有理由。赫魯曉夫的目的是一樣的,凡是威脅到我寶座的,一概需要排斥,不過「反赫」而成為罪名,究竟不大好聽,於是硬加一個「反黨」的罪狀。其實黨的領袖並不等於黨,反赫也不等於反黨。斯大林則更為狂妄,自以為斯大林就是國家,反斯就是叛國,不擁護斯大林就是通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