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明窗小札1963 > 中共恢復經濟的關鍵 >

中共恢復經濟的關鍵

一九六三年四月十五日

外國人對於中國問題的瞭解,往往是隔著一層的。據我個人的看法,中國人研究英國問題或是美國問題,比之英美人研究中國問題,那是要容易得多。這有多方面的原因:中國的歷史長久而複雜、中國的文字難學、文學作品不易欣賞、語言發音困難、方言眾多、中國地大人多,各個地區的情況有很大差別。像我們這種從小到大,讀了三十幾年書的人,一生和書籍筆墨為伍,但還會有許多中國字不認識,許多會寫錯、用錯、讀錯,要一個外國人來研究中國問題,確是有很多難以克服的困難。許多世界著名的歷史學家,在讀到中國史時不免有許多笑話,而這種錯誤,一個不必是學者的中國人,也會很容易發現的。這些日子中我在讀英國史學家湯恩比的大部頭著作《歷史的研究》,便不禁有這樣的感想。顯然,錢穆先生一本薄薄的《中國文化史專論》,對於中國文化本質的瞭解,比湯恩比說得正確得多。

但在政治與經濟問題的研究上,外國人就不這麼吃虧。政治牽涉到人事、心理和性格,比較困難些,經濟卻主要是具體的事實和數字,可以說是社會科學中最接近於真正科學的。我以為外國人對中共經濟的分析研究,雖然不及中共的當政者或專家們瞭解得清楚透澈,但他們也有一個極大的長處,那便是比較客觀,不必顧忌到成為右派、觀潮派、「前怕狼後怕虎分子」等等。當然,政治和階級性的偏見還是避免不了的,但我個人以為,在外國人所寫關於中國問題的各種文章中,以經濟性的論文最有參考價值。

例如,美國人艾榮·鍾士對中共經濟近況的分析,我以為很接近於事實。他那篇專文的結論是說,中共在五十年代中經濟上有很大的成就,這主要是政治力量和社會革命所推動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巨大的失敗,使得北京的當政者認識到,中國的發展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六十年代中所遭遇到的問題,已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以思想改造、發動群眾、苦戰三年等辦法來解決。他們需要一種穩定的制度、漸進的進步。他認為中共目前所推行的緩進而現實的政策可以克服各種經濟困難。真正的問題在於,當中共有了若幹成就之後,是否又會急躁起來,又會沉不住氣而「癲」了起來,是否又會過於信任黨的組織力量而在經濟上採取革命性的行動,如果再來一場大盲進,那又會全功盡棄。因此,關鍵在於「是否能夠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