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明窗小札1963 > 「百貨展覽會」 >

「百貨展覽會」

一九六三年二月二十七日

有一位署名為「志明」的讀者來信,問我這專欄所介紹的林維斯特的《中國內幕》,原文可以在什麼地方買到。他認為我的譯文只是摘錄,看來不夠過癮。我是在英國的《衛報》上讀到的,不知美國其他什麼報上是否還有登載。這位志明先生若想讀齊全文,只有寫信去孟徹斯特補購舊報了,那是分別刊載在一月下旬至二月上旬該報的。我看過的舊報沒有保留,手邊只存有該文的第二段,現擇要譯介如下:

林維斯特是在一九六年冬天到北京的,那時中共正在遭到經濟上的極大困難。他說:「整個城市似乎已經死了,店舖中都是空的,飯館關著門。沒法子買到一枚釘子、一團線、一張紙。大躍進的口號還是在叫著,但在這個空殼子的裡面,什麼都沒有,什麼事都沒法干。整個國家似乎已經窒息了。在兩年之後的今天,危機還在發展,但已不是那樣的嚴重。已有東西在店中出賣。雖然,購買的人很少。當局已放鬆了管制。街上有了小販,有了爭取顧客的工匠。北京是全國管制得最嚴的地區,但當局也不得不適應經濟危機所產生的局面,任由人民自謀出路。」

那篇文章中說到今日北京居民的配給是這樣:麵粉的每月配給量,主婦是二十四斤,腦力勞動者三十斤,體力勞動者四十斤。數量仍和一九五九年以來沒有分別,但質量已有改善。食油每月半斤,豬肉或魚肉每月三兩。每人每年可買鞋一對,肥皂兩塊。

物價也已普遍降低,在六年,在飯館中吃最普通的一餐飯,要人民幣十五元到二十元,以一個每月工資六十元的工人來說,那當然是絕對吃不起的。今年,這樣一頓飯已降到了五元(約合港幣十二元)。

本來空蕩蕩的店舖中,現在貨架上又擺滿了物品,但普通人要去買它一件,那是很不容易的,幽默的北京人將這些百貨公司叫做「百貨展覽會」,意思是說只可看看,不能買回家去。中共現在有一種工業證制度,每二十元的工資加發一張工業證。每件定價一元的物品,購買時通常須繳一張工業證,一個熱水瓶的售價是五元到十元,除了付給人民幣外,還得繳五張到十張工業證,高價物品買的人少,工業證就可少些。一隻木箱售二十元,只需十張證。一台收音機售價一百五十五元,只需四十五張證。某種貨物存貨較多,購買時所需工業證也可少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