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明窗小札1963 > 塞翁失馬 多難興邦 >

塞翁失馬 多難興邦

一九六三年二月二十日

瑞典作家斯溫·林維斯特在北京住了兩年多,他所寫的六篇《中國內幕》,已於二月十五日在《衛報》上刊載完畢。本港泛亞社曾將他的通訊選譯了一些發佈,本港有些報紙也曾登載。但泛亞社的選擇說不上公正,專選林維斯特報導中不利於中共的部分,至於他說中共的好話,那就全然不提,還不如本欄那樣有好說好,有壞說壞。事實上,林維斯特的報導也有不正確的地方,不過我相信這不是由於他故意歪曲,而是由於瞭解得不充分。例如他提到人民公社和農民訂約包工、包產、包肥料,就有一位讀者來信指出,訂約的對象是生產隊而不是農戶。我相信這位讀者的話對,林維斯特是錯了。那封讀者的信,將在《自由談》發表。

林維斯特在最後一篇文章中,認為中共在各方面正在向人民讓步。他說:「在我住在中國的這段時期中,中國社會是變得比較的合於人道、有更多的容忍、比較有理性的了。看到局勢是這樣一天天地發展,那是很愉快的。沒有人知道,這種趨勢能維持多久。在一個集權主義的社會中,決不能保證這種情況能夠一定繼續下去。但我相信,中共目前的政策,對中國而言,乃是最佳的政策。」「我個人的許多經歷,雖然並不能使我讚美中共,然而使我懂得,中國目前所遭遇的巨大悲劇,使它不得不改弦易轍,在許多情形下,當局在設法改善局勢,使得本來不必如此糟糕的情況,有所改進。在兩年之間,我看到中共的政策有了整個的改變。中共黨內確是有斯大林主義的傾向,然而它避免了斯大林式的暴力行動。中共領袖們要人民流淚流汗,來建設他們的國家,但並沒有要他們流血。中共的領袖們知道他們已失卻了人民的信心,幸而他們還有足夠的聰明,正在竭盡所能,來設法重新得到人民的信心。」

林維斯特認為,一九六年時的中共,和一九六二年時是完全不同的,他說,「我相信,中共最困難的年月中所造成的局勢,比之它最興旺的年月還更有希望。中共初期的勝利,使它自大狂妄,以致造成了失敗。然而在遭遇到失敗之後,它卻埋頭苦幹,反而成為長久進步的基礎。中共只要腳踏實地,克制它過分的野心,那麼這種長期的進步,或許便能逐步改變中國困苦的面貌。」他的結論正是合於中國人的古老哲學:晏安鴆毒,多難興邦。也正是:塞翁得馬,焉知非禍,塞翁失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