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明窗小札1963 > 「他們都沒有笑!」 >

「他們都沒有笑!」

一九六三年一月二十五日

倫敦《泰晤士報星期刊》駐北京特派記者若克·馬苟斯在描寫他所見到的中國資產階級、中層階級者的生活和心情後,接下去又寫道:「今日中國真正的中層階級,主要是共產黨和政府的工作幹部,那些人是我所絕對無法接近的,他們工作過度,所負的責任過多,成天只怕犯錯誤,因此事事不求有功,只求無過。在我所見到的那些人,很顯然是沒有什麼快樂,一副鬱鬱不歡的樣子,那決不是完全為了物質缺乏的緣故。

「原因之一是沒有自由。另一個原因是生活沉悶,沒有什麼調劑和娛樂。第三個原因,在中年的夫婦而言,如果他們的孩子已長大了,那麼父母和子女之間,往往有思想上的衝突。做父母的心中對共產黨的各種做法頗有反感,而子女卻飽受了共產黨的思想灌輸。

「我那個做醫生的朋友在說到自由時,他對自由的定義是這樣:『自由就是能離開中共大陸的權利。』還有,如果你喜歡去看哪一個人就能去看他,不會被門房阻止,被他問許多問題,那就是自由。要知在大陸上,做門房的往往就相當於警察。還有,自由的意義表示你不必每星期去參加政治學習會,能夠公開發表意見而不怕被人偷聽了去,在這裡,這種事情是被禁止的,認為是有毒害的。至於生活沉悶,那是由於沒有什麼娛樂。京戲本身就很單調。戲劇和電影中充滿了教育性和政治性。音樂會和芭蕾舞的水準甚低。餐館的烹調是很好的,但只開到下午八時為止。除此之外,什麼娛樂都沒有了。麻將等等各種賭博一概禁絕,酒館中也沒有人猜拳。

「家庭中父母和子女之間,往往發生令人很傷心的困難。孩子小的時候是沒有問題的,從幼稚園中出來的幼童,雙頰紅紅,很是可愛。但一進小學,國家就把孩子接收過去了,至少在精神上是接收去了,因為政治教育從小學開始。父母在家裡不敢和子女爭辯有關思想上的問題,因為第二天孩子們很可能會去報告學校當局,做父母的不免要承擔一切後果。在這樣情形下,家庭中的氣氛自然不會愉快的了。不過在大多數家庭中,親子之愛雖然受到了影響,總算還是保持著的,這是中國人的天性,那是剷除不了的。

「當我到達北京不久之後,我一個老朋友問我對新北京有什麼印象,我說:『好像誰都不笑了。』他回答得很妙:『從前日子非常難過,人們只好開開玩笑,以忘記自己的痛苦。現在他們都很快樂。』我問:『他們真的都很快樂麼?』他說:『你自己可以看到的。他們都沒有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