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明窗小札1963 > 談孟徹斯特的《衛報》 >

談孟徹斯特的《衛報》

一九六三年二月十日

《大公報》在張季鸞先生任總編輯、總主筆的時代,有「中國的孟徹斯特衛報」之稱。因為當時大公報不注重新聞搶快,而注重社評的精闢,正和《孟徹斯特衛報》的作風相同。同時,兩家報紙都是自由主義的信奉者。

孟徹斯特是香港的死對頭,因為這是英國的紡織業中心,當地的紡織廠商競爭不過香港人,便想出了限額輸入這一著毒招出來。使得香港這幾年的經濟大受打擊,始作俑者便是孟徹斯特。這個地方的紡織廠商麻麻地(粵方言,一般、普通之意,編者注),卻有一張好報紙。本來,英國一切以倫敦為中心,《孟徹斯特衛報》起初只不過是一張平平無奇的地方性報紙,但自從史高特(C.P.Scott)於一八七一年加入該報任總編輯後,三四十年之間,一張地方性的報紙竟成為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報(大公報在天津初創時也只是普通的一家地方性報紙。至張季鸞先生主持筆政後,方始脫穎而出),現在該報仍在孟徹斯特出報,報名則已簡單明瞭的改稱「衛報」。目前的主持人雖然及不上史高特的才能,但因基礎已很鞏固,仍舊是英國極重要的大報。它的銷數不到二十萬份,言論的影響力,卻比日銷四百五十多萬份的《每日鏡報》(該報自稱「本報宇宙間銷數第一」)大得多,甚至可能超過日銷四百十萬餘份的《每日快報》。

《衛報》所以成功,唯一的因素在於史高特所寫的社評,他對於每一個問題,都提出了公正合理的主張,絕對不為政治因素所左右。他認為新聞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對新聞的看法和解釋,他始終堅持真理,有時全國的輿論一致和他相反,但他絕對的不去迎合俗好。

他的社評寫得平易近人。他經常向該報的工作人員指出:「在衛報上所登載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都必須是普通男人和女人所能瞭解的。」他寫社評的信條是:「必須有說服力」,每個研究新聞學的學生可能都知道他所寫的一篇署名文章,那是《衛報》出版百年紀念的社評。他主張一切要訴諸理性,要容忍反對者的意見。那篇文章中說:「反對者的聲音,應當和朋友們的聲音一樣,有同樣的權利被人們聽到。撰述評論的人必須能夠自我節制。坦白是很好的;但公正更好。」英國許多報學史中都這樣說:「他的言論很溫和很平靜。但他輕輕的說話比許多大聲疾呼傳送得更遠。他的意見影響了制定英國國策的政治家們,也就是影響了英國整個國家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