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叔本華美學隨筆 > 論大自然的美 >

論大自然的美

看到一處美麗的風景能讓我們感到分外愉快,這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看到了大自然普遍的真理和前後一致。當然,大自然在此並沒有順著認識根據的邏輯指導原則,從(復合或者並列句中的)前句然後到後句、從前提然後到結論。但大自然卻遵循著與這一邏輯指導原則相類似的因果律,從原因到結果有著清楚可見的關聯。景物中的每一哪怕是最細微的變化——這些變化經由景物的位置、隱蔽、縮短或者加大了的距離、光線的分佈、線條和空氣透視等所造成——都通過其作用於人的眼睛而準確無誤地顯現出來,被我們精確把握。印度的俗語「每一小粒的稻米也會投下影子」,在此得到了證實。所以,在一處美麗的風景,所有一切都完全合乎條理和邏輯,所有一切都被連貫、統一起來,其中細節的精確性妙至毫顛,沒有半點的投機取巧。如果我們考慮到我們所看到的美麗風景純粹只是一種腦髓的現象,那麼,此刻的這一現象,就是在眾多複雜的腦髓現象當中,唯一一個始終合乎規則、完美無瑕,因為所有其他的腦髓現象,尤其是我們思維的過程——無論思維的形式抑或思維所處理的素材——都或多或少帶有缺陷和不準確之處。美麗大自然的景像這一優異特質首先解釋了它造成的印象為何如此和諧、令人滿足;此外,這也解釋了為何大自然美景會對我們的整體思維發揮出最良好的影響——我們思維的形式部分由此調校得更加準確,並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過濾、純淨,因為這種唯一完全沒有瑕疵的腦髓現象使腦髓總體上處於完全正常的活動狀態。這樣,在思維活動經美景的作用恰當激發了活力以後,思維活動現在就以其前後一致、互相關聯、規則、和諧的運作,試圖遵循、倣傚大自然的方法。因此,一處美麗的風景可以幫我們過濾和純淨我們的思想,正如音樂——據亞里士多德所言——對我們的感情所發揮的作用一樣。面對大自然的美景,人的思考達到了最正確的程度。

驟然看見出現在我們眼前的大山,我們很容易就會進入某種嚴肅,甚至是莊嚴、崇高的情緒。部分的原因就在於高山的形狀及由此勾勒出的輪廓,是唯一長久存在的地形線條,因為唯一只有高山才蔑視、抗拒衰敗和朽壞,而這種衰敗和朽壞卻是席捲一切,尤其是我們自己匆匆一現的肉身。這並不是說在面對巍峨群山之時,上述會進入我們清晰的意識,但對上述隱隱約約的感覺是這種莊嚴、崇高心緒的基本低音。

我很想知道為何在表現人的形體和面貌時,來自上方的光線絕對會使形體和面貌產生美的效果,而從下面發出的光線則發揮出不良的作用;但在表現大自然風景時,為何卻是恰恰相反的情形。

大自然是多麼的富有美感!每一小塊荒蕪、野生、完全未經種植,亦即聽其自然的地方——哪怕這只是很小的一塊——只要不曾受到人爪的褻弄,就會馬上被大自然以最雅致、最講究的方式裝扮起來,飾以花草植物;這些花草植物從容不迫、自然而然的風韻,及其優雅的佈置和編排,顯示出這些東西並不是在人們膨脹自我的嚴厲監管下長成,而是聽從了大自然的自由調遣。每一受到人們冷落的一小片地方很快就會變得漂亮起來。英國式園藝的指導原則就是基於這一道理,所以,英式園藝就是盡可能地藏起人為的痕跡,以讓花草園林看上去就像是造化自由主宰的結果。這是因為只有在這種情形下,大自然才會充分顯示其美麗,亦即最清晰地顯示出不帶認識力的生存意欲的客體化。在此,不帶認識力的生存意欲極其樸實、天真地展現自身,因為在這裡所展現的形體並不像在動物世界那樣受到外在目的的左右和決定,而只是直接受制於土壤、氣候和某種神秘的第三因素。由於這神秘第三因素的作用,那本來出自相同的土壤、氣候的花草,卻出落得千姿百態、各具韻味。

英式園林,準確地說應該是中國式園林,與越來越少、典型範本所剩無幾的老式法國園林,兩者之間的巨大差別說到底就在於英式園林的佈置是客觀的,而法式園林的佈置則反映出人的主觀痕跡。也就是說,在英式園林裡,那客觀呈現在花、草、樹木、山水的大自然意欲,以盡可能純淨的方式展現了那些花、草、山、水的理念,亦即花、草、山、水的獨特本質。但在法式園林裡,反映出來的只是園林佔有者的意志和意欲。佔有者的意欲(意志)征服、奴役了大自然,這些花、草、山、水現在不是展現其自身的理念,而是背負著強加在它們身上、作為奴役標誌的、與佔有者的意欲相符的形式。這些形式就是修剪整齊的矮籬、裁成各種形狀的樹木、筆直的林陰道、穹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