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懷野念 > 生命的最後一站 >

生命的最後一站

剛剛看了賴聲川的《紅色的天空》。本來以為這樣的名字會涉及政治,涉及概念,卻完全不是。

這是一出關於養老院的戲,關於一群等待結果的老年人。

他們有的是被兒女送來,有的是自己散盡最後的家業進來,有的是因為孤單一人進來。

在這裡,他們曬太陽,下棋,唱歌,拌嘴,發呆,生病,生氣,爭長短,他們互相安慰,互相取暖,他們被世界遺忘,也慢慢忘記了世界。

演員演得非常好,那些瑣碎的,哀傷的,孤單的,無奈的,被排斥的,無法言傳的情感,那些破碎的回憶,破碎的心情,破碎的時間感,一下子就把觀者擊中了。讓我想到了老年,想到了生命的意義,想到了人生的虛妄,讓我的心沉到最低處。

說了這麼多感覺,其實舞台上卻是一點不抽像,全是很具體的樣子,讓你看到他們就想起了你曾經看見的,聽見的,想見的。

戲裡的老頭們,相互取樂,為一盤棋的勝負爭執,拉琴,唱戲,雖都不大成調子,但他們比那些老太太有活力些,開朗些。老太太們更羸弱,更不容易開闊,更容易陷入對結局的害怕。

我有一陣在桂湖公園看書、寫生時也發現過這一點。老頭們往往聚在一起,以下棋為基礎進行社交,老太太們往往只踽踽獨行,更沒有活力。我想,也許是因為老年女性的作為母親的社會角色失去以後,她們更容易失去世界。她們的心靈更無所依托。

但這齣戲帶給人的感情是複雜的,絕不僅僅是讓你沉沒在悲傷裡。在戲裡,老人院建院八年有個聯歡會,老人們各施所長,參加表演。那最年老的陳老太太平時只能靠推著一張椅子走路,她所表演的就是「活著」。這些有趣的地方讓你一下子被逗樂了,但還沒笑完,你的心又沉下來。老金表演他的全家福,他去世的太太,他去世的女兒,他去世的狗。他用一種方式來表演全家。天衣無縫的幽默,我不禁被戲裡的他逗得哈哈大笑,但笑之後的心酸,無法言表。我一直抗拒看楊絳的《我們仨》,也是這個原因。我不能想像那樣的世界,你愛的人愛你的人,你關心的人關心你的人,他們都在遙不可知處。這樣的世界,會有多寒冷。

從戲裡出來,我仍在為演員們叫絕。這齣戲,絕大部分內容都來自演員們排演時的即興創作。他們都是年輕人,他們怎麼體會到那些老年狀態的細節的,那些瑣瑣碎碎,那些只能用心靈去體悟到的東西。而且在戲裡,演員們除了服裝,並未化妝,完全是靠表演和方言來表現角色的年紀。

但我真的就看見了老年。看見每個人都將面對的生命的最後一站。

我想起一個故事,曾經有個擁有一切的人要求智者在他的戒指上刻一句話,讓他高興的時候不要忘形,讓他失意的時候不會一蹶不振,智者給的那句話是「連這個也會失去」。

這齣戲就像這句話。

它讓我想到很深遠的地方,但在這冬日,卻也很容易讓人憂鬱。

我想到那些今天的日子都過得很不好的人,不知他們看這齣戲會是什麼感想。

前幾日,朋友文迪去給大學生們做了個演講,他講到傳統教育永遠只講光明的一面,永遠不肯承認,人的一生中孤獨、失意、挫折,更像是我們的常態。這樣的教育讓我們喪失心靈的敏感。

其實,賴聲川這齣戲正好是反過來,再遲鈍的心都能被他擊中。他讓我們變得脆弱,不得不面對一些問題,思考一些問題。

另外,我還想到,這齣戲在台灣是進行巡演的,台灣的觀眾會買票來看這樣一齣戲,他們的觀眾真是有極好的文化素養啊,他們會思考「生命是什麼」。我想,這樣的戲,除了台灣,也許只能在歐洲有市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