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懷野念 > 徹骨之涼 >

徹骨之涼

兩個月前,看《小團圓》,看得很不耐煩。好些天,才看到一半,就扔在那兒了。今天忽然撿起,很順利地看完了剩下的一半。很驚訝。前一半的感覺和後一半的感覺很不一樣。之前看這小說的時候,覺得寫得真不好。反覆和絮叨。像老年失了神。

看這後一半的時候,才找到感覺。

之前,因為怕被各種說辭引導,所以,關於這本書的評論也一概不看。倒是聽兩個朋友談了他們的看法。

一個男性朋友說,她是愛他的,別看她和代理人宋氏夫婦通信,用的是無賴人這個名詞,那是因為他們不懂,他們庸俗,她一向孤高,才懶得跟他們解釋什麼。不過是借用他們的說法。

這個男性朋友是個有意思的人。一向喜歡胡蘭成。

這書看到只剩五分之一的時候,我就很相信這個朋友的話。不過,看到完結,我覺得不是那麼回事。她最後是明白了的。她不再愛他了。而且心裡也漸漸地看不起他,只是不肯說出來。

也是這位朋友,聽到另一女朋友說,要寫小說來報復曾經的上司,他笑,說,文學上報仇從來沒有成功的。

其實,《小團圓》當然也是這樣。張愛玲肯定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她不耐煩他了,但寫的時候,仍然好好寫,投入到當初的情景中寫。她是好作家,當然明白。但並不是還愛著他。

一個女性朋友說,這小說倒不是寫愛情,最重要的是寫母女關係,多麼特別的母女關係。

但整個小說看完,我覺得那些,也都不過是張愛玲對自己的一個講述,解釋,和總結。

她小時候的生活背景,造成了她的冷淡、自私,造成了她與人的相處模式,總是那麼冷眼旁觀,無論大事小事,別人死在眼前,也可以不眨一下眼。但心底她又渴望愛,想和母親好好相處,掙錢來給母親,以為這樣就不欠母親的了。但她也誤解了母親,母親因此傷心,也因此誤解她。

這時,也才明白,她在小說前半部,不厭其煩地囉唆那些家族小事是什麼緣故。

這些,都造就了她,她和母親的關係,和愛人的關係。

這小說讀起來不像小說,的確是自傳,很赤裸裸的自傳。沒有小說好看。但是卻深得讓人害怕。

讀完以後,我在想,如果先讀了她的這本小說,那才看她早期的小說,可能就覺得意思不夠了。她在這裡面全部剖析完了,別的雖然比這個好看,但都淺了。

這也是她不同其他作家的地方。別人都是先講述一遍自己,後來就駕輕就熟地,用文學來講別的了。

她正好反過來。

搞得那麼深刻也怪嚇人的。她不僅對他人涼薄,對自己是更加涼薄。一點開脫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