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間世 > 「書香地悅」序 >

「書香地悅」序

因為要寫書,因此要看書,看了不少書,也就懂得了不少事。我原先是以為皇帝的生活是這樣的——不管事、不上班、夜裡睡女人、早上不起床、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大臣們有了是非幹架,到他那裡調解誰惹惱了他就殺誰——倘知道哪兩個恩愛情人不能喜結姻緣,甚至還會出面當個「月老」,天子賜婚,狀元配小姐——多少戲不就是這樣唱出來的麼?常常是這樣的,戲台台角樓擺著走出一個太監,手中拂塵這麼一擺,說「有事出班早奏,無事卷席退朝」,就這麼一下子,算他「工作」了。直到讀了許多史籍,才曉得,滿不是那回事。皇帝要管事,要治理他國家的民政、軍政、司法、財政……他手下那麼多的人,還得給人家分級別地發「工資」(年俸)。「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是句老話,太實在了,滿朝文武,晉吏衙役。都等著吃「皇糧」,寫書,尤其是寫我這樣的書,第一位要關照的就是這件事。皇帝、大臣、三宮嬪妃、從一品大員只算到「從九品」、「未入流」的鄉間小吏,猶如如今的「公務員」;都是納稅人——那些斗升小民引車賣漿的「最基層」、「蟻眾」——納稅養活的。沒有這件事,就不會有「政權」這個概念。這些「經濟問題」如此重要,然而偏偏我們是個「禮教國家」,以談錢為恥,說到「三綱五常」、「禮義廉恥」那是頭等大事——沿襲下來:頭等大事是「吃飯」這麼簡單的道理,老師不給我們講,學生也不注意學。每一本歷史史籍上頭都是《食貨志》,很多搞創作的,甚至學問家,也懶得瀏覽它。

縱覽二十四史,還有《清史稿》的表述,我們真正,全國民「重視經濟」,發展經濟成了「國民意識」,人們形成「納稅意識」,擁有「納稅心理」,是改革開放,以經濟建設為基本國策的這三十來年逐步發生,慢慢加強,愈來愈強地完善建立起來。這不需要做什麼「深刻研究」,看一看「人民代表」的組成便可一目瞭然,看一看「政府工作報告」和「政治報告」立刻心裡明白——所謂「民生」,沒有錢的話,純是空談,亦即民主,沒有錢也是「『主』不得也哥哥!」李自成是姚老雪垠精心結撰的一部史實體裁小說,大家可以觀玩一下,英雄一世的李自成,已經建立了大順王朝,已經進了北京;滿族只有八萬多,加上吳三桂的人,也不過十二萬人,頃刻之間便擊潰了這位「闖王」,垮得一塌糊塗,垮得一蹶不振——當然,其他的原因也有,非常重要的是李自成不曉得「收稅」,不知道這個事要緊!其實我們中國歷史上一些重要的文學作品,早就在反映這方面的「歷史真實」了,諸如三吏三別,諸如《賣炭翁》、如《捕蛇者說》……假如你有興致,可以翻翻詩書,也就知道社會經濟,對文學有怎樣的影響,也就知道「滿城風雨近重陽」這詩為甚的只寫出這麼一句。

所以,南陽市地方稅局的這本「書香地稅」送到我手,撫著它,我心中翻起的「史學情結」真有點不能自己。這麼大個共和國,養活十三億「百姓」,我們月月領工資養活我們老小,想沒有想到「錢從哪裡來」這檔子事?這是最應該想的「小事」,大而抵之,政治之強弱了。國力之大小,民主發展,國際地位之高低,都是由此而維繫,關係保重大。由這本書,我們可以體味到一個局面,一群默默無聞的基層稅務工作者,他們在那裡不停地埋著頭進行著他們的工作,總結著前進的規程……這裡也浸染著多少汗水,心血和他們對國家,對納稅人的赤誠和熱愛。

他們想請我來寫序,這就是的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