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味言道:寫盡天下美食,寫盡人間世情 > 攔腰與摘抄 >

攔腰與摘抄

1.像是攔腰一刀,這篇《采芝齋的蝦子鯗魚與四味粽子糖》舊作前半部完全可以刪除,從後半部開始摘抄。

2.有關采芝齋,蝦子鯗魚的外包裝上有段介紹,短短兩句,倒也說得明白:

蘇州采芝齋始創於1870年(清同治九年),以產蘇式糖果、炒貨、蜜餞、糕點、鹹味而馳名中外。

蝦子鯗魚就是它的鹹味。

有關蝦子鯗魚,它的外包裝上有段介紹,話雖然多了點,倒也「可口」:

蝦子鯗魚是本廠最為著名的產品之一。是百餘年來采芝齋食品藝人糅合了蘇式烹飪和蘇式蜜餞製作技藝的結晶。素以工藝獨特、鮮香味純而膾炙人口,食粥尤佳。是饋贈親友的最佳禮品。

蝦子鯗魚的味道不用我多說,它是蘇州老字號裡的尤物。只是「食粥尤佳」一句,我覺得含糊。食粥時吃蝦子鯗魚,應該是冷粥或溫吞粥,味道才尤佳。如果熱粥,蝦子鯗魚就腥了——嘴裡熱粥的熱氣會把蝦子鯗魚的腥氣猛地激活,不夠容與。如果有人愛吃熱粥,我試過用熱豆粥搭蝦子鯗魚,蝦子鯗魚的腥氣就來得含蓄,比熱白粥搭蝦子鯗魚的品質要高。

當然,蝦子鯗魚對我而言,是佐酒尤佳,佐酒的時候我又有一點臭講究,就是非黃酒莫屬。午夜獨坐高樓,一塊蝦子鯗魚,一杯黃酒,於是我不免把話往大裡說:我竟然愛人類的寂寞。一盒蝦子鯗魚,200克,眼睛一眨,常常就吃完了。

采芝齋早期以它的糖果著名。我過去有篇文章,寫到它的糖,記憶裡只有三種。前不久,我妹妹卻給我捎來一盒四味粽子糖。四味是這四味:薄荷粽子糖;玫醬夾心粽子糖;松仁粽子糖;拉白夾心糖。

這拉白夾心糖,居然一點記憶也沒有。

我小時候最愛吃玫醬夾心粽子糖,口語裡好像叫玫瑰粽子糖,抿它一陣,收緊舌尖與上顎(蘇州人把「上顎」喊成「烏龜殼」),能吸出夾心的玫醬。這一刻最為快感。現在玫醬夾心粽子糖,已經吸不到玫醬了,玫醬混在糖裡,只能說是玫醬夾肉粽子糖。幸好還有玫醬味道。昨天我連吃幾粒松仁粽子糖,一顆松仁都沒吃到,不妨叫松風粽子糖吧,還雅。薄荷粽子糖吃得不多。薄荷型的吃物,我都吃得不多,它是奪口味的高手。貴州菜裡有拌薄荷,吃了它,什麼菜都沒味道。

現在的粽子糖個頭小多了,很符合現代人飲食習慣,只是我想它既然稱之為粽子糖,還是應該像粽子形狀,如果像的是防洪抗洪沙包——儘管粽子與沙包都與水親近,但總是一種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