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味言道:寫盡天下美食,寫盡人間世情 > 富貴衣,叫花雞 >

富貴衣,叫花雞

京劇服裝,老話「戲衣」,戲衣裡有一種富貴衣,名字好聽,實在是落魄者穿的,打著花花綠綠補丁。為什麼說富貴衣,因為能穿這戲衣的大都有一個美好未來,連升三級,飛黃騰達。我第一次知道富貴衣,是看《連升店》,劇中人王明芳就穿著它。

戲衣裡有富貴衣,烹調中有富貴雞。

富貴雞,老話「叫花雞」,聽上去不好聽,味道卻是一流。

有關叫花雞的傳說我知道的就有五個版本。版本越多,越讓我懷疑這是飯店老闆的營銷伎倆。我認為完全出於虛構。餐飲業無論明清,還是當下,競爭一直激烈,於是要有伎倆,要有來頭,要有逆反。明明好吃,偏說狗不理,但狗從沒等到肉包子打狗,肉包子都被人包圓;明明做工考究、手段高明,偏說叫花雞,別說叫化子吃不到,就是白衣秀才也不能夢見。

先看這個版本:明末清初,有個常熟叫化子,到處行乞,一位老太太施捨一隻老母雞。他破碗在手,別無所有,像三個諸葛亮想了好久,他才一個臭皮匠那樣計上心來。去借一把刀子,宰雞放血,又到虞山上挖些黃泥,把老母雞裹成老土雞,歸攏歸攏枯枝敗葉,點起火,將雞扔進火堆,泥干雞熟,敲去土殼,雞毛隨殼脫落,雞肉應招而出,香氣一直飄到大路上,正好大學士錢牧齋路過,他聞雞起舞,就把叫化子吃剩的半隻雞高價買下,帶給名妓柳如是品嚐。吃雞吧,柳如是說:「味道好極了,寧食終身虞山雞,不吃一日松江魚。」

這個版本裡有大學士、名妓、丐幫人士、不期而遇和美味,還有一點段子的意思,很能滿足食客好奇心。

叫花雞又稱黃泥煨雞,以嫩母雞為主料製作而成,是常熟的傳統名菜,至今有三百多年歷史。

以前我去常熟,總要找時間去王四酒家吃叫花雞。吃叫花雞的樂趣,首先是看廚師當著我們面把雞拆出,像在北京吃烤鴨——看廚師片鴨是極大的享受。廚師拆出叫花雞的一瞬,滿座生香。

叫花雞拆開了,荷葉黃燜著熱香,十分春色在五官之間。

熱吃叫花雞肚子裡的蝦仁、火腿丁、香菇丁、仕件,它們比雞肉味道要贊。雞肉我只動一筷子,這有點傲慢。

裹雞的泥,傳統用酒罈泥,現在泥都不用了,欲與烤雞看齊。為什麼用酒罈泥呢?說是酒罈泥有酒香沁在泥中,既添香,又除腥。

……現在蘇州城裡也有王四酒家了,那天我去吃飯,非常掃興,叫花雞的味道就不去說了,做好它的確不容易。就是家常菜比如醃篤鮮,竟然也做不好,王四酒家的醃篤鮮加胡椒粉,在我是第一次吃到,太離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