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味言道:寫盡天下美食,寫盡人間世情 > 點 心 >

點 心

在《北京的茶食》一文中,知堂老人感歎道:「我在北京彷徨了十年,終未曾吃到好點心。」看來知堂老人運氣不佳。或者口味不同。也許,是對我提個醒:精緻的生活已遠,我在粗鄙的日子裡並不自覺——因為我在北京近兩年,就吃到了好點心。

豌豆黃就是一種。色澤黃澄澄的,沉著,也輕靈,一對矛盾在它身上處理得很好,像蘇東坡的書法,沉著之處,自有一股輕靈氣息。舊話說東坡書法「綿裡藏針」,這「綿」與「針」,就是矛盾,軟硬一對反義詞,其實也就是虛實。沉著是實,輕靈是虛。我想,凡好點心總是虛虛實實的,而它的色澤首先又很誘人。點心的色澤不能誘人,就像風情欠缺,終究隔一層。

我在北京城裡吃豌豆黃,覺得如睹前朝故物,恍恍兮隔世之感。一位沒落王爺,酒醉後唱起了《讓徐州》。它還剩有些富貴氣。這富貴氣又雅致,真是難得。有風情,還有學問。豌豆黃品質酥軟,猶鴨頭新綠,柳梢嫩金。它是味美的。

豌豆黃的味美,美就美在沒什麼味道,或者說味道很淡。一入口,一縷香氣沁人心脾,而這沁人香氣,正是因為味淡,香氣漸濃。

人淡意長,人淡泊了,才意味深長。味淡香濃,清淡的食品,才品得出它的香——本身的香。急於求成的閱讀,使一個人本性頓失;而廉價香水,淹沒了年少的體香。

北京還有種點心,名字特別好,叫「驢打滾」。據說它與豌豆黃一樣,都是清真食品。

知堂老人那個時代的北京,還有串街走巷叫賣糕點的,一串子糕點名叫下來,耳生的不知道在吆喝什麼。坐在苦茶庵裡的知堂老人,聽了會不免起出點悠悠鄉思的罷。

人生大概如此,在外地,會覺得家鄉的食物好吃;在家鄉,會覺得童年的食物好吃。而我是個好吃者,只要是食物,總有它的美妙處,有時候覺得不好吃,無非是自己理解力還沒有到達。

一個熱愛食物的人,是沒有家鄉,也沒有童年的。確切地講,或許是一個熱愛食物的人,必定心懷感激,因為有這麼多好東西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