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花與淚與河流 > 悲苦心靈的撫慰者 >

悲苦心靈的撫慰者

波荷西揚和女兒安娜來旅館接我們,說第一站應該先去看所有亞美尼亞人一生當中至少要去一次的地方——吉哈德修道院,說巧不巧,這正是我聽到的第一首亞美尼亞音樂的錄音地所在。

亞美尼亞的車輛稀少,離開首都之後,一路上幾乎都是馬車、牛車、腳踏車或徒步的人。而路況之顛簸,令人擔心輪胎隨時會破。但沿途景色之美,叫人心曠神怡。這裡沒有什麼大樹,因此無所謂林相可言,有的儘是火山岩和鋪蓋在起伏地形上的美麗草坡。風景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了。「簡單就是美」這句話在平常聽起來好像是意味著缺少了什麼的單調,現在卻使人體會到一點都不少的完整與純粹。

吉哈德修道院是由一座石山挖空雕成。亞美尼亞石匠的巧奪天工,此處最能顯現。我在神龕前屏息仰望這被鑿掘而出的神秘空間時,隔壁的祈禱室竟然傳來我在台北家中經常播放的那首亞美尼亞聖詠,連四周都是石頭才有的特殊回音效果與空間深度感都一模一樣。我第一個反應是,有人在這裡播放那張CD嗎?

我急急地循聲而去,才發現一位中年婦人淚流滿面地在吟唱這首歌。她的嗓音美極了,最後一句的收尾也如同CD上的女歌手那樣驚心動魄。她的先生遞給她手帕擦臉。半晌之後,她告訴我們,她出生在黎巴嫩,這是第一次回來尋根。她的父母是在大屠殺時逃到國外的,雖然生長在別人的土地上,亞美尼亞的語言文字和聖詠、民歌卻由老人家細心地教給下一代,今天能站在這裡把心中的所有思念借歌傾吐,不由得喜極而泣。這首名為《母親,你在哪裡?》的歌是多少海外亞美尼亞人的心聲!而這間從石頭中挖出來的祈禱室,正如同母親的子宮啊!

波荷西揚以拍攝亞美尼亞教堂而聞名。這個國家的面積不過29800平方千米,人口才330萬(流亡海外的亞美尼亞人口比這個數目多,全球目前有700萬亞美尼亞人),大大小小的教堂卻有一千多座,與宗教有關的遺址總共有四千多處。波荷西揚替我們選擇造訪的教堂和古跡都極有特色。

加尼聖殿(Garni)當年是一個銅牆鐵壁般的城堡,也是古代亞美尼亞國王的夏宮,可惜大部分建築都已損毀,只有主建築被盡力修復。這是一所異教徒廟,興建的日期可上溯到基督逝世後不久。這座古跡看起來就像小號的雅典衛城。

喀依揚(Gayane)修道院裡的墓地是歌手魯馨·薩卡揚的長眠之所,墓碑上刻著:「所有亞美尼亞人的夜鶯,1937年6月9日—1992年12月30日」。

這位出生於格魯吉亞共和國的亞美尼亞人在埃裡溫的柯米塔茲音樂學院完成學業後,於1962年展開職業演唱生涯,足跡遍及歐洲、加拿大、美國、阿根廷、烏拉圭、中東及蘇聯各國。魯馨是亞美尼亞人悲苦心靈的撫慰者。安娜說,他們在最絕望的時候,聽聽魯馨的歌,就會覺得一切都可以熬過去。

這所修道院有個雕工精彩絕倫的拱狀大門。當我站在某個定點透過拱門框取後面的教堂主體時,波荷西揚笑起來:「你剛好就站在我以前拍照的那個定點,分寸不差。我們的眼光簡直是一模一樣!」

020 加尼聖殿是古時亞美尼亞國王的夏宮,建於公元77年。如今大部分已損毀,只有主建築被盡力修復。

021 亞美尼亞人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吉哈德修道院。

022 吉哈德修道院是整座石山挖空細雕而成,匠人們的手藝巧奪天工,此處最能彰顯。

023 一位生長於黎巴嫩的亞美尼亞婦人首次回祖國尋根,淚流滿面地吟唱民謠《母親,你在哪裡?》。這首歌代表了多少海外亞美尼亞人的心聲:從石頭裡挖出來的祈禱室,正如同母親的子宮啊!

024 一位修士走向喀依揚修道院,沉重的身影彷彿扛著歷史的重擔。教堂墓園是「亞美尼亞人的夜鶯」——女歌手魯馨·薩卡揚的長眠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