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花與淚與河流 > 踩在神秘的禁地上 >

踩在神秘的禁地上

埃奇米阿津大教堂,我們當然也去了。波荷西揚細心無比,特別挑禮拜天造訪,好讓我們聽聽彌撒唱詩班的優美歌聲。那天的經歷真是愉快無比。這座全世界最古老的大教堂,從四世紀起即為亞美尼亞教會領袖駐錫之地,人稱基督教的發祥地。我不但見到了唱詩班,還拍到了全球亞美尼亞人夢寐以見的大主教卡瑞金一世(Karekine I)。

埃奇米阿津大教堂旁有座剛落成不久的博物館,是由美國一位亞裔富豪所捐建,裡面收藏著亞美尼亞歷代的珍貴宗教藝術品。這裡平時是不對外開放的。由於波荷西揚曾受托拍攝所有的收藏品,因此特准他帶著我們一一參觀。更難得的是,一個外人禁足的聖地也讓我們進去參觀拍照。這是公元三世紀的一個遺址。當年,埃奇米阿津大教堂在興建時,把一個拜火教的聖壇當成了地基。而這個被遺忘了一千七百年的地方,一直到十幾年前大教堂要整修時才被發現。我們在副館長迪孔·亞方·卡斯珀瑞揚(Deacon Aghvan Gasparian)的引導下,經過聖壇後面一個鎖起來的密室,下了長長的階梯後,來到一個由石頭圍起來的泥灶邊。卡斯珀瑞揚指著灶中心的窟窿說,那就是聖火燃燒之處。

波荷西揚悄悄地說:「你們運氣真好啊,這裡連我也只來過一次!」

也許是因為一下子踩進了古老遙遠、神秘不可侵犯、兩千年前的聖地,我不禁微微地顫抖著。用手撫著保護泥土灶的一方方石頭以及牆壁上刻有神秘花紋的圖案,彷彿觸及了人類文明尚未解開的秘密。

相對於這所最古老、最龐大的教堂,最小的就是1985年才蓋的那座超級迷你「聖母教堂」(St.Astvatsatsin)了。用血一般紅的火山岩蓋成的建築,在一片同色系的山丘陵拔地而起。遠看一點也不覺得它矮小,反而帶著孤絕卻悲壯的大氣。這個小教堂和所有亞美尼亞的宗教建築一樣,是由簡單的幾何造型所構成。我有一個感覺,這種建築風格的創始者,是直接從亞美尼亞堅硬的火山岩中得到的靈感。因為建築的基本結構像極了水晶礦石:由幾個稜面組成長方柱,各稜面頂端斜切而成的三角形彙集在峰點後,直射天際。要不然,就是一個頂端被削尖的圓柱體,像鉛筆。三角形、圓形和正方形,在這裡組成令人歎為觀止的豐富而和諧的變化。

這座小教堂雖有五六米高,內部卻小得只能容一個人祈禱,說它是一間放大的告解室也不為過。它反映了亞美尼亞人對教堂的看法:不是為了聚會或儀式,而是為了個人和上帝的溝通而存在。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這小小的國家會有如此之多的教堂。關於教堂正確的數目,到現在也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亞美尼亞的建築、音樂和字母讓我有所體會:這個民族的祖先似乎特別瞭解時間的奧秘。他們蓋的房子、唱的歌、用的文字,世世代代地流傳下來,不但不會落伍,反而永遠在以最現代的面貌打動新世紀的人。經過了兩個千禧年的考驗,已印證他們的文明是領先的。我想,再過幾個千禧年,他們的文明將依舊會是先進的。

025 教堂外,一位小女孩將細小的野花摘下,編成花串。

026 聖母教堂是1985年用血般的火山岩所蓋,雖高五六米,內部卻小得只能容一人祈禱。

027 埃奇米阿津主教座堂(Echmiadzin Cathedral)的地底下,有個三世紀時的遺址——拜火教的聖壇。

028 埃奇米阿津神學院院長,正在指揮學生們練唱聖詠。

029 埃奇米阿津神學院學生練頌祈禱詞。

030 埃奇米阿津神學院的學生與教師們列隊進入大教堂望彌撒。

031 亞美尼亞人的最高宗教領袖,大主教卡瑞金一世。

032 埃奇米阿津的婦女唱詩班世界著名,水平非常高,魯馨·薩卡揚未出名前就在此擔任主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