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蒙著眼睛的旅行者 > 兩部書 >

兩部書

《貝拉德日記》目前共計31卷,每卷大約1000頁。印數很少,只有500套左右,其中大部分被研究繆爾列斯家族歷史的專家私人收藏。直到1823年,經過沃森博士的評介,這套書才得以進入公眾視野。

通常認為,《貝拉德日記》是一部日記體小說,它是由綴爾列斯家族幾代人共同創作的。寫作始於1716年,那一年繆爾列斯男爵經歷了一場可怕的災難,他的妻子和最小的兒子先後死於霍亂。伴隨兩次沉重打擊而來的是一連串怪誕的幻念,男爵在埋頭研究煉金術的過程中,頭腦中形成了一個不死者的形象,這就是小說的主人公——貝拉德。貝拉德9歲到14歲的生活經歷與繆爾列斯男爵死去的兒子基本吻合。有專家認為,《貝拉德日記》的開頭部分實際上正是取自那個孩子的日記——這個孩子恰好有每天記日記的習慣。可憐的父親利用虛構的方式延續著自己孩子的生命。在小說中,貝拉德在其37歲時獲得了永生的權力,而賦予他這一權力的正是繆爾列斯男爵本人。男爵將自己寫入了小說,同時也向小說主人公作出了一個承諾。他在遺囑中寫明,其長子必須堅持將《貝拉德日記》寫下去,否則將被剝奪繼承權。老男爵的長子帶著對母親和亡弟的哀思,欣然接受了這一使命。此後,寫作《貝拉德日記》成了繆爾列斯家族的一個傳統,起初它被看成是一項煩瑣的義務,但後來就成了榮譽、樂趣和正統的象徵。

如將《貝拉德日記》純粹當成一部小說來看,其的確不能算是成功之作,它過於冗長乏味,其中還出現了大量重複性內容。繆爾列斯男爵的繼承者們一般都是將自己的親身經歷改頭換面寫進書裡,他們之中沒有一個是具有虛構才能的作家。但另一方面,專家們看重的也正是該書的史料價值,那些對於瑣事細節的描述,自然地折射出了時代變遷的宏觀景象。

貝拉德一點一滴地度過了兩百多年的時光,而他所表現出的心態卻是週而復始的。每當他的口吻極度倦怠之時,就會倏然轉而變得明朗、激越。這種轉變往往標示著寫作者的更迭。但這種接力式的寫作過程實際上不時出現混亂。在1828年,第一次出現了假冒的《貝拉德日記》,這令繆爾列斯家族成員深感不安。人們懷疑這部偽書出自《貝拉德日記》第五代作者的私生子之手,在這部書中,貝拉德最終發現自己是繆爾列斯男爵的私生子,而繆爾列斯男爵實際上是魔鬼的化身。繆爾列斯家族起訴了偽書的作者,但未能打贏這場官司。法官認為,繆爾列斯家族無權壟斷《貝拉德日記》的續寫工作,因為它畢竟只是一部小說。自此,偽造《貝拉德日記》的事件屢有發生。於是,繆爾列斯家族的作者們不得不在小說中加入了許多秘密標記,以確立自身的正統地位,譬如在每年5月15日,貝拉德都會與某位年輕女子共進晚餐;9月27日,都會說出一句古老的箴言;12月15日,都會為一位善良的玄學家祈禱……只有專家才能通曉所有這些暗號,從而識別出血脈相傳的《貝拉德日記》。但對於一般讀者而言,參照不同版本,貝拉德的生活出現了多條分叉。而且可以想像,隨著時間的推進,分叉將會越來越多,直至無窮。在最離譜的一個版本中,貝拉德於1893年11月9日聲稱,他在1716年已經死了,後來是他的鬼魂在一直續寫著日記。

由《貝拉德日記》還衍生出其他若干作品。費布維爾教授是繆爾列斯家族的朋友,他根據正統《貝拉德日記》撰寫了一本《貝拉德傳》,於1912年出版。很難說清這是一本純虛構的文學作品還是一部蹩腳的家族史。1916年,范農推出了他的《從貴族子弟到肥皂劇演員——貝拉德先生》,這本書從整體來看應歸人史學著作的範疇,但它裡面攙雜了不少文學批評的成分,顯得有些不倫不類。《貝拉德先生的哲學》一書的作者馬西森博士深入分析了「個體」的含義。他在書中強調指出,無法與過去和未來的自我進行交流是一個人的痛苦的實質性根源。1920年以後「貝拉德研究」在西歐已成為一種學術時髦,許多學者都對這一主題進行了探討,發表了大量論文和專著。但到1940年以後,這一研究浪潮似乎突然中斷了,「貝拉德」重新歸於沉寂。然而,學術界的趨向對《貝拉德日記》的寫作沒有構成直接影響。繆爾列斯男爵的後裔們仍在繼續創作這本小說,它尚未完結,而且有可能永遠不會完結。

每當談起《貝拉德日記》,研究者們總會聯想到另一本著作——《瑪麗娜的一生》。這或許並不是偶然的。在范農的一篇論文中曾對這兩本書做過很巧妙的剖析和比較。《瑪麗娜的一生》與卷帙浩繁的《貝拉德日記》相比顯得異常單薄,它只是一本不到6萬字的小冊子。這二者的可比性主要源於它們的寫作動機。《瑪麗娜的一生》的作者是瑪麗娜的父親,一個默默無聞的政府職員。此書可以說是一本不帶一點修飾的人物傳記,其主人公瑪麗娜出生後僅三小時就因窒息而死去了。她的父親在一種暗含剛強的悲愴情緒下,精確地描述了瑪麗娜生命的每一個細節,這三個小時的人生彷彿窮盡了全部不安、焦急、恐懼、痛楚、掙扎和衰竭。我並不打算進一步闡釋這部作品的意蘊,相信通過閱讀原書,每位讀者都能獲得自己的體悟。我唯一想說的是,在我看來,上述兩部書剛好有著同等的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