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巔峰追光者 > 9.2 暴風雪中的野花 >

9.2 暴風雪中的野花

野花往往和春的氣息相連,它嬌嫩的形態與動人的顏色令人著迷,試想一片薰衣草為前景的奪目日出,一簇野百合背後的溫暖陽光,這些都是動人的,讓人看過無比幸福。可誰又想過讓這樣的場景出現在暴風雪後,讓雪花掛滿它柔弱的身軀,讓晶瑩剔透的冰晶壓彎它的腰肢,這匪夷所思的畫面就在火山湖國家公園真實地上演著。

9.2.1 前期拍攝

拍攝微距類作品其實最關鍵的就是兩點,一個是善於發現,一個就是離得近。這束掛滿冰晶的野花是我在火山湖國家公園拍完日出後四處開車遊蕩時找到的,應該說我本不該看到的,而是偶然的一個機會,我停在路邊看天上霧氣的變化,不經意間往地上瞅了瞅,這才被它嬌小的形象所吸引,才看到它身上那麼多結冰的水珠。整個過程沒有提前計劃,沒有擺放元素,更沒有搭建組裝等工序,就是純粹地在自然界發現美,這也是我外出拍片最有滿足感的一種攝影模式。而離得近呢?這涉及構圖上的理解,一般來講,拍攝小的物體,如果視角能做到和它處在同一個位置上,整體的視覺衝擊力最佳,或者說以這種方式拍攝,最能夠把動植物人格化,為它們賦予生命力。回到這幅小花,我們可以看到,放低角度誇大了它的身軀,而且所有細節看得也更清楚,也更能明白畫面蘊含的意義,所以離得近,壓得低是構圖出奇制勝的不二法寶。

那麼是不是只要離得近就一定能拍出好的微距作品呢?這也未必,只能說條件達到了,而且對於物體怎麼在畫框中放置也是十分重要的,這幅照片中野花出現在畫面的1/3處,作為觀眾視線的錨點,而黃色的莖與底框呈一個角度,配合了左側土壤形成的角度,背景焦外的亮斑錯落分佈,使黑色的空間雜而不亂,而且也填補了空洞,分析圖如下圖所示。

這種微距拍攝的對焦十分簡單,只需要把焦點移動到野花上面就可以了,但是要注意尋找花瓣上有明暗對比的地方,這樣更容易輔助對焦。

另外由於我完全趴在地上,空間也相對狹小,所以很難使用三腳架,我採用了全手持拍攝,同時考慮到我使用的鏡頭是尼康105mm微距,所以我不能使用太慢的快門速度(要保證手持快門速度大於1/105秒),但是距離近景深又會變淺,所以小光圈勢在必行,在曝光不變的情況下,我們就只能通過調節ISO來滿足另外兩個條件了。好在當時光線足,無須使用太高的ISO就能拍下來這個畫面,最終我選擇的一組參數是光圈11、快門1/160秒、ISO 200,這樣我既有一個相對小的光圈來得到大景深,同時還能有一個較快的快門來防止手抖。除此之外,由於我考慮到了焦外的參與構圖,所以沒有使用更小的光圈,否則背景的焦外光斑就會消失。

這幅作品拍攝時我還考慮到了顏色的搭配,背景的黑有底色的作用,而前景稍微下移讓綠色進來更是別有用心,另外右側斜插進來的黃色花莖更是為整個畫面增添了一點亮色,配上野花的主色調紫色,整幅圖變得栩栩如生,青翠欲滴。

9.2.2 後期處理

一般來講微距作品我後期處理得不多,但是這幅圖例外,原因是它包含的豐富顏色,以及焦內焦外的變化,都可以在後期上做足文章,下面我就給大家一步步演示一下。首先,把原圖載入到Photoshop中,如下圖所示。

大家可以看到,原圖和目前的作品比起來,上方的焦外更多,下方也出現了光斑,我當時考慮的是讓主體放大,同時把焦外只留在上面,所以我要重新裁剪,如下圖所示。

之後我需要清除左下角的光斑,這裡不能使用污點去除工具,因為它會計算周圍的環境色,而不是簡單地用黑色填充。所以我選用橡皮圖章工具,在黑色的土壤上取一點作為基準,在光斑上面塗抹就可以清除,如下圖所示。

調整完該圖的畫框之後,我們來分析一下可以做的工作。首先,主體野花的細節要加強、顏色要更飽和,其次整個畫面亮的地方要更柔和一些,尤其是焦外的部分,還有就是水珠附近的對比度需要提高以獲得更強的立體感。

細節加強方面使用Nik Collection→Colour Efex 4中的細節提取器來完成,並用蒙版保留花瓣和花莖的部分,如下圖所示。

使用Nik Collection→Colour Efex 4中的經典柔化功能處理需要柔化的部分,並用蒙版顯示畫面中亮的部分和焦外,如下圖所示。

水珠處的對比度提升使用曲線來完成,並生成蒙版把其他區域遮住,如下圖所示。

最後再使用顏色蒙版來調高整體的飽和度,以及使用智能濾鏡配合明度的融合方式來提高銳度,如下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