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巔峰追光者 > 9.3 火山湖上空的夜 >

9.3 火山湖上空的夜

美國俄勒岡州的火山湖是一個有魔力的地方,我第一次來到這裡就被這種深深的藍所吸引。拍攝這張片子的時候,我當夜沒有住宿的地方,只能睡在小車裡,停在一處停車場,離拍攝點有1個小時的徒步距離,要穿過樹林,暗夜行走確實有些讓人發怵,不過能夠拍到這麼美的星空,一切付出也都值得。

9.3.1 前期拍攝

這是一張典型的星軌片,前期步驟繁多,後期也需要很多工作。在《狂人攝影日記》中我曾講解過星軌拍攝的前期注意事項,在這裡我想更深入地探討一下如何拍攝星軌。

首先,這幅圖片選擇的拍攝時間是滿月,這在很多夜景攝影師的經驗中是不能出片的時間段,原因很簡單,月光太亮,星星都看不清,還怎麼拍?而且慢快門也很容易過曝。其實從攝影的角度來講,有這種結論是無可厚非的,而且往往是對夜景攝影越瞭解的人越能得出這樣的結論。那麼為什麼我還選擇滿月天拍星軌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先來對以上的兩個定論做一下反駁。

滿月天月光很亮,星星確實比平常要暗淡一些,但是如果說完全看不到,則是以偏概全,確切的說法應該是滿月天一些不太顯眼的星星看不到,而平時最亮的星則是可見的。還有一些攝影師擔心滿月天月亮會出現在畫框裡,其實這個也不要緊,只要拍攝的時候避開月亮所在的天空就可以了,比如月亮在南天空,則鏡頭取景指向北天空。另外就是慢門在滿月天容易過曝的問題,在膠片時代這確實是一個無法避免的難題,而進入數碼時代,尤其是有了後期軟件的輔助,這也不再是什麼無法逾越的障礙。試想我們拍攝單張照片,快門可以控制在20秒到30秒不過曝,那麼如果拍很多張這樣長度的慢門,然後把它們合併起來,是不是星軌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呢?答案是肯定的,也就是說即便一張照片的曝光時間再短,當我把它們都合併在一起,也能模擬出幾十分鐘到一兩個小時的快門效果,從根本上解決了天空過亮影響曝光速度的難題。

接下來回到最開始的問題,也就是為什麼我要選擇滿月天拍星軌,答案其實正是滿月天的星軌沒有那麼亮,或者說不夠亮的星星看不見,讓軌道顯得稀疏,距離大。這個是我對畫面的一個偏愛,或者說是一種審美要求,我更喜歡星軌作為點綴出現在天空上,而不是密密麻麻一圈圈成為畫面的主體。當然,我們也可以在新月天通過降低ISO的方式單張拍攝這樣的星軌,但我更喜歡多張合併的滿月天星軌。

概念上搞清楚了,我們再來看看滿月天星軌的一些硬件要求。由於需要使用多張合併,所以我需要快門線來控制快門,這個最好是具有可編程的功能,也就是可以調節啟動延時、快門速度、連拍間隔和張數,如下圖所示。

這是尼康MC-36可編程快門線,在屏幕上顯示的DELEAY可以控制快門啟動的延時,LONG代表單張曝光的時間(以秒做單位),INTVL是每次曝光的間隔時長,它是曝光時間加上間隔時間的總和,比如30秒的曝光,相隔1秒拍一次的話,這個INTVL就要給31秒,而N代表了張數。

我在拍攝這張《火山湖上空的夜》的時候,拍攝了90張30秒曝光的照片,並且我需要10秒鐘延時啟動快門以達到自己的頭燈不影響拍攝的目的。那麼我就要設置DELAY為10秒、LONG為30秒、INTVL為31秒、N為90。當我將這些都設置好,按下「TIMER START/STOP」按鍵,相機就自動拍攝了。曝光時間為90×30秒=2 700秒,加上每張間隔1秒鐘,就是90秒,再加上10秒鐘的延遲啟動,全部完成共計2 800秒,接近47分鐘。

滿月天拍星軌和其他時間段拍星軌一樣,都需要大廣角來盡可能多地收進天空,我使用的尼康14-24鏡頭剛好可以勝任這個工作,同時它的最小光圈2.8也滿足進光量大的要求。

三腳架在這個過程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一些風大的高點,我們需要用背包綴在下面以增加重量,另外三腳架本身的承重量和穩定性也需要考慮。

接下來讓我們看一下多重合併星軌的設置。首先,需要關掉很多相機默認設置的「長曝光自動降噪」,因為這個降噪過程需要消耗等同於快門速度的時長來完成,這就會讓我們編程時設置的間隔被破壞掉,本來1秒鐘拍一張,接下來要降噪,導致快門按不下,後續的拍攝也都亂了。其次,快門要調到B門,這樣快門線才能完全接管相機的操作,所有的間隔和曝光才能按時發生,還有就是曝光模式設成手動曝光(M擋),拍攝模式設成單張(S),採用手動對焦。當這些都滿足了,快門線就會如我們設置的一樣操作,拍出一張張適合後期合併的星軌照片來。

這幅作品的構圖是來自白天的踩點,我曾反覆偵察了這個區域,發現這個樹樁適合做前景,另外方向上這裡正對北邊,可以將北極星收進來以形成圓。有了這麼一個規劃,構圖就自然而然地是二分而非三分,因為我需要木樁完整出現,湖面也因此增大了面積,達到了吸引觀眾視線的目的。分析圖如下圖所示。

焦點在這幅照片中也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前景的木樁上,有些讀者可能會不明白我是如何在黑夜對樹樁進行對焦的。首先這是滿月天,月光足以將前景照亮讓我對上焦,其次我這裡採用了曝光合併的方式,木樁對焦時光線更強,所以一次就能對成功,但如何保證前景和星空都清晰可見,處在同一個景深中呢?這就要求我離前景不是太近,達到了超焦距允許的範圍,這樣即便我使用大光圈,也可以保證它們同時入焦。

參數的選擇在這幅作品中不僅僅決定了星軌,也決定了前景、中景和遠景的曝光情況。星軌的部分,90張照片擁有相同曝光,也就是說每一張照片都亮度一致,否則合併起來會出現「花臉」,或者說星軌有粗有細,這自然是要避免的。那這就要求真正拍星軌的時候,夜晚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恆定的黑暗度,或者說太陽完全落山以後,而不能是暮光時分開始拍,否則越來越黑,開始拍的一些曝光很足,越往後曝光越不足。前景、中景和背景的情況與此類似,每個元素都要有自己最合理的曝光才行。我是從暮光時分開始拍的,一直拍到夜幕完全降臨,所以各個點我都有一張最滿意亮度的照片,然後後期把它們合併在一起就可以了。

以下是我選擇的參與後期合併的幾張圖片。

光圈8,快門30秒,ISO 1 250(90張照片合成的星軌)

光圈8,快門10秒,ISO 1 000

光圈8,快門20秒,ISO 1 000

它們分別代表了星軌、遠景和前景的幾種合理曝光形式。尤其是星軌的一張,天上的軌跡完美呈現,前景對比太大、細節不突出的問題,可以用另外兩張來補足。

9.3.2 後期處理

星軌的合成是在Photoshop以外完成的,雖然也可以利用Photoshop做這項工作,但是效率和效果都不及第三方軟件。這裡我使用的軟件叫作StarStax,它可以將載入其中的多張圖片合併在一起,保持靜止的景物不動,而只偵測到星星的軌跡。

這個軟件的具體操作界面如下圖所示。

圖中綠色的圓圈標出了載入多張圖片的按鈕,而黃色的圓圈是當圖片載入之後,進行合併的處理按鈕。簡單的兩步,90張圖片就可以合併出精彩的星軌,如下圖所示。

首先,我把這幾張參與合併的照片以圖層的形式統一導入到Photoshop中,如下圖所示。

目前最上面的一層有我需要的前景,但是它的背景和天空太亮,所以要把它和第二層稍暗的一張合併。先給當前層添加一個白色的蒙版,然後用黑色的筆刷擦出背景的山以及天空。

這樣天空和背景的曝光就與前景更接近了。

然後我需要合併天空,這是整個操作中較複雜的一步。給當前層添加一個白色的蒙版,然後用黑色的筆刷擦出天空,如下圖所示。

注意這裡我不僅僅是用筆刷擦出了天空的部分,我還為最下面的星軌層添加了一個冷卻濾鏡,目的是讓這一層的調子和最上層基本接近,這樣合併起來比較容易。

至此,該圖片的合併工作就結束了。下面需要去掉感光片髒點、飛機掠過的軌跡,以及重新裁剪,如下圖所示。

這裡去除飛機軌跡使用的是污點去除工具。

合併之後該幅圖基本上已經大功告成,剩下的操作就是顏色的加強和細節的提取。我想讓星軌和前景更清晰一些,希望湖面更藍、更柔和。首先使用曲線工具增加整體的對比度,如下圖所示。

增強對比度帶來的副作用是使亮部過亮、暗部過暗,所以我增加了一個圖層蒙版來去掉這些區域。接下來要提取星空和前景的細節,這裡我使用Nik Collection→Colour Efex 4中的細節提取器來完成,如下圖所示。

在添加的蒙版裡把前景和星空都畫了出來,這樣保證這兩個區域的細節被提取出來。

給湖面和遠方的山巒添加柔化效果,這裡使用Nik Collection→ Colour Efex 4中的經典柔化來完成,如下圖所示。

使用照片濾鏡中的冷卻濾鏡來完成加藍,如下圖所示。

由於是夜景的拍攝,而且我使用的ISO較高,所以還要進行降噪,這裡使用的工具是Nik Collection→Dfine2,具體操作界面如下圖所示。

需要降噪的區域主要是天空沒有多少星星的空間和湖面,所以用黑色的蒙版把整體效果遮擋起來,然後用白色的筆刷擦出想要降噪的位置,如下圖所示。

最後使用智能銳化和明度的融合方式來完成加銳,如下圖所示。

至此,這部作品的後期調整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