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去你的亞馬遜 > 第三章 浪漫小城 >

第三章 浪漫小城

每次我與西方遊客聊起秘魯的旅遊感受,最受青睞的話題除了馳名中外的景點庫斯科和馬丘比丘之外,還都會講到秘魯南部的一座小城——位於安第斯山脈腳下的阿雷基帕。迄今為止,我一共去過四次秘魯,幾乎走遍了全境,比如位於秘魯與玻利維亞交界處的高原大湖中的喀喀湖、曾經被懷疑出自於外星人手筆的納斯卡線等,不過它們都不算比較休閒的旅行之地,需要長途跋涉,有點兒壯行以觀天下的意味。而高原城市阿雷基帕的氣質十分悠閒,如果遊客想來秘魯消磨一下悠長假期,這裡幾乎是首選。我本來對這一點兒並不十分瞭解,前往當地只因為它是去亞馬遜河源頭區的必經中轉站,但所謂相見恨晚,在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中,我不知不覺地愛上了這座具有濃烈西班牙殖民色彩的老城,甚至已經在心中制訂了計劃,要帶家人再來一次阿雷基帕,因為這裡的確是適合舉家出遊的一方寶地。

阿雷基帕距離秘魯首都利馬一千多公里,從飛機降落在阿雷基帕機場,到走出機艙呼吸第一口空氣開始,我就知道自己已經到了一座高原城市——因為就在那一刻,我找到了2003年第一次坐飛機抵達西藏、2005年第一次在出秘魯庫斯科機場時的感受。拉薩和庫斯科的海拔都在3600米左右,阿雷基帕則是2350米。高原地區就是這樣與眾不同,可能是特別藍的天空,可能是特別純的空氣,可能是特別耀眼的陽光,即使沒有人告訴你這是哪裡,你也會確定,自己來到了離天空很近很近的地方。

既然來到阿雷基帕,就不得不提位於秘魯西部的歷史名城,也是古印加帝國曾經的首府庫斯科,我第一眼進入阿雷基帕,就有故地重遊之感,原來它與庫斯科太像了——市中心也有兵器廣場,四周圍繞著擁有長長拱廊的老建築和老教堂。庫斯科廣場的兩面建有配拱廊的老樓,另外兩面是教堂,兩兩相對;而阿雷基帕的廣場三面全是配拱廊的老建築,一面是建於1612年的大教堂,兩座高高的尖塔很是醒目,由於大教堂的建材是白色的火山石灰岩,所以在陽光下尤其顯得耀眼,相比之下,庫斯科兵器廣場的兩座教堂使用的是石材與磚塊,外表呈咖啡色,視覺震撼力就難以與這裡比肩了。此外,阿雷基帕的現代色彩更為明顯,而庫斯科則更為古色古香,依然沉浸在古印加帝國的輝煌和西班牙殖民史的滄桑之中,歷史感相對厚重得多。

兩座城市大同小異,阿雷基帕與庫斯科都是憑著時間賜予的舊日迷人氣息,成為秘魯廣受歡迎的熱門旅遊地。阿雷基帕的旅遊配套設施更加完善,也更具規模,這也與到訪的遊客數量有關。阿雷基帕位於火山地區,與城市相距很近的米斯迪火山海拔5822米,它也是兵器廣場的天然背景,越過大教堂的頂端,你就能直視遠方這座形狀特殊的火山。有時候由於天氣原因,火山的輪廓朦朦朧朧,若隱若現,與前景大教堂以及周邊的白色石灰岩建築形成了一個夢幻的白色世界,所以有人稱其為「白色之城」。因為地處火山地區,地震自然是少不了的,阿雷基帕幾乎沒有高樓大廈。另外,這裡的城市建築還有一個特色,商場、酒店的格局與居民住宅幾乎一個樣兒,都有一個小小的入口,走進裡面才會豁然開朗,一個寬敞的院子漸次顯現,四周都是高得有些驚人的白牆。城裡著名的中央大道名叫奧古斯汀大道,是阿雷基帕的交通要道,城市一些重要的地標建築都建在奧古斯汀大道的兩旁,比如奧古斯汀大學、博物館、圖書館,還有修道院以及很多琳琅滿目的商店,裡面主要出售羊駝毛產品以及當地工藝品。我之前在探尋亞馬遜河源頭時穿的那件羊駝毛衫,就是在奧古斯汀大道上購買的;帶我進入亞馬遜河源頭米斯米雪山的當地專業嚮導卡洛斯,也是我在奧古斯汀大道上認識的。

奧古斯汀大道是單行線,貫通老城區;另外一條逆向的大道叫莫洛爾,兩條貫穿全市的交通要道都是從兵器廣場開始延伸,一條正向,一條反向。而遊客如雲,頗有現代商業氣息的街道名叫卡那特利大道,它也在兵器廣場旁邊,與莫洛爾大道交會。商業街上有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及一些時尚商店。

我喜歡像其他遊客一樣,坐在兵器廣場的花園裡休息。在老城中漫步後,中午時分,我會隨意挑選位於拱廊內的一家浪漫餐廳用餐,飯後再下樓走進花園,找一個椅子坐下,讀報、看書、冥思或者抽煙,這些都是午後極好的享受。拱廊分為上下兩層,裡面幾乎全是品味不錯的餐廳,由於整個拱廊都是相通的,所以密佈其上的餐廳會用不同的隔斷加以區分,以防不明情況的顧客點了那家的菜,卻坐到了這家的位置,搞出令商家尷尬的烏龍事件。點完菜之後,我站起來走到走道的欄杆邊,俯視著兵器廣場的車水馬龍和眾多過客。抬頭遠望,17世紀的白色大教堂靜靜矗立,台階上人來人往,都是進出參觀的遊客。有的來去匆匆,有的相依相伴,有的坐在台階上邊休息邊閱讀旅遊資料,一派祥和。兵器廣場中央的花園裡也都是人群,看打扮仍以當地人居多,最多的是剛剛放學的中學生,他們有的成雙成對坐在花園椅子上親吻,有的三五成群地嬉笑打罵。花園旁散步的女交警也是英姿颯爽,女性的溫柔中透著男性的英氣。她們需要指揮交通,工作相當辛苦,天氣太熱,她們往往汗流滿面,所以偶爾會躲到陰涼的樹蔭下或拱廊裡,拒絕陽光的熱吻。

每次看到拱廊,看到拱廊下柱子的倒影與匆匆而過的行人,那幅美麗的場景就會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光影斑駁、石柱豎立、人影婆娑,有一種意想不到的浪漫。拱廊一樓也有很多咖啡廳和餐廳,裝修風格都不突兀,與城市的整體氣質相融合。

阿雷基帕最明顯的城市風格應該是滿滿的西班牙風情,相信到訪的西班牙及其他歐洲遊客對這一點感觸最深。但是也有區別,阿雷基帕的很多建築物都被高高的圍牆包圍著,說得不好聽一點兒,有些牆比監獄的圍牆還要高,壁壘森嚴,彷彿舊日富人家的大宅子。問及原因,當地人告訴我,西班牙第一批殖民者到達之後,引來了更多的西班牙淘金客,他們到秘魯創業,成功之後擔心遭到不測,所以建起了高高的圍牆,與世隔絕般地生活在大院之中,時刻防範著暴徒的侵襲。這種建築傳統就這樣流傳下來,當地修一座仿古建築,也是依葫蘆畫瓢地大修高牆,儘管治安早不像過去那樣糟糕。怪不得我住的酒店也是高牆大院,肯定是依照富人們的宅院建造的,這樣當我們棲居其中時,或多或少也能體驗一點兒昔日的生活情景。

我之所以被阿雷基帕深深吸引,並且有帶家人來度假的念頭,與當地無處不在的西班牙風情是分不開的,當然更重要的它還擁有完善的旅遊設施和相關服務。想想看,與家人徜徉在白色陽光下的白色城市之中,這一切該有多麼和諧寧靜。這次我來的主要目的是拍攝亞馬遜河源,沒有過多的精力體驗阿雷基帕真正的魅力,假如不帶任務在這裡多住一段時間,一定能感受到我未能感受的大美。這次為了亞馬遜河,下一次再來只會為阿雷基帕。我,喜歡阿雷基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