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去你的亞馬遜 > 第二章 神獸與女祭司 >

第二章 神獸與女祭司

都說混血兒長得特別漂亮,南美洲有一種動物就撿了這個便宜,它像綿羊與駱駝「拉郎配」的產物,外形既奇特又可愛。這種動物不用我說,它的別名相信你已經脫口而出,因為其在國內成名久矣,沒錯,它就是「草泥馬」的真身——羊駝。

在南美洲廣闊無垠的高原上,羊駝被當地人廣泛飼養,就像我國牧區的綿羊一樣常見。它們成群結隊,頭部可愛如羊羔,身體壯碩似駱駝。憨態可掬的羊駝屬於駱駝科,它的照片在國內互聯網上最早流傳時,很多人以為是PS(圖像處理)的結果,完全不信世界上真有這種動物存在,羊駝的學名更是無人知曉。後來有好事的網民為了抒發對現實的種種不滿,給苦瓜臉的羊駝安上了「草泥馬」的諢號,它的身影便出現在了眾多的搞笑圖片與漫畫裡。托南美洲奇獸的福,一句髒話「進化」為一種流行文化符號,這對羊駝來說不知是幸還是不幸,不過好在它也藉機一炮而紅,成了網絡時代的「神獸」之一。儘管近年來國人都已知道羊駝的本名,甚至有人已將其引入國內開始飼養,但大多數人見到它時,第一反應仍然是:喲,「草泥馬」駕到!

據我所知,這種具有駱駝外形的「神獸」在南美洲多達四種,鑒於經濟價值,最常被當地人飼養的是羊駝和美洲駝。在安第斯山上,羊駝幾乎是遍地開花,當地叫法為阿帕卡;另外一種長得與羊駝極為相似的美洲駝,當地叫法是拉莫。我剛開始一直分不清羊駝和美洲駝,因為它們長得太像了,後來經牧民指點,才發現二者的一點兒細微差異:羊駝的脖子稍短,耳朵偏後且較小;美洲駝的耳朵很長,而且較尖,脖子也比羊駝長一點兒。

牧民飼養這兩種動物只是為了它們的毛和肉,羊駝一生會被剪四次毛,每次產毛約1.8到2.7千克,羊駝第一次被剪取的毛質量最好,最後一次也就是第四次為最差,通常被剪完第四次毛後,羊駝就會被宰殺取肉。美洲駝的毛相對來說比較粗糙,只能用來製作毯子等一些生活用品,不像羊駝毛可以織成毛衣高價賣出,所以一般第一次被剪毛後,美洲駝就會被宰殺取肉了。

羊駝一般生活在海拔較高的高原,喜歡十幾隻地群居在一起,牧民的家也因此安在很高的山區。青山中大片大片的草原,點綴著一群群雪白的羊駝,畫面寧靜且美麗。我們走訪了一戶牧民人家。女主人帶著孩子住在一間黑暗的小石屋中,屋內堆放著雜草和農具,泥地上鋪著一張厚厚的塑料紙,再蓋上一層羊駝毛,然後鋪一塊毯子,就是他們的床了。屋子的牆壁是用大小不一的石塊壘成的,中間有很多空隙,牧民就在空隙中插梳子、鑰匙、錢幣等小東西,這樣一來連傢俱都省了。屋樑上掛著醃過的羊肉和羊內臟,以便做飯時取用。

牧民通常每天5點起床,下雨的時候約6點起床。起來之後,他們先在房間旁的一個棚子裡生火,準備早餐和午餐,這兩頓飯他們要一起做,因為他們會走到很遠的地方放牧,直到下午三四點才會回到家園。牧民說這些牲畜都很聰明,出門之前都會自己排好隊,根本不需要人來操心。等放牧結束回到家園時,這些牲畜又會走回各自的小圈子休息。牧民每天8點左右開始放牧,把羊駝、美洲駝和綿羊一起趕出牲口圈。

由於高原地區氣候寒冷,我在當地買了一件羊駝毛衣。我看到牧民在剪羊駝毛,就指著自己身上的毛衣說這件就是羊駝毛的,牧民用手摸了摸,說裡面只有少量的羊駝毛,其他都是混紡的。牧民的兒子見我有點兒半信半疑,特意到裡屋拿了一件舊毛衣,對我說:「摸摸看,這種才是全部用羊駝毛織的。」我試了一下,手感果然綿密了許多。

我看到圈子裡有一隻小羊駝,牧民告訴我它是昨天剛出生的,今天已經異常活躍了。小傢伙一會兒打盹睡覺,一會兒獨自跑到草原上嬉戲。我還看到一隻一個小時前才出生的小羊駝,它連站立都有困難,但還是不斷堅持站起來,羊駝媽媽一直陪著它,保護著自己的小寶寶。在媽媽的陪伴下,小羊駝最終跟著大部隊出發了。

我遠望著這群出發的羊駝,感覺它們就像一支行軍隊伍,浩浩蕩蕩地向大山深處開進。

在探訪亞馬遜河源頭的途中,我們碰巧遇到了一場對當地人來說意義重大的祭天儀式。當時我們的車正在山間公路上緩緩行駛,我突然看到一個當地的中年女人正在清理一塊山坡,身邊還放著一個大大的包裹,似乎包了不少東西。我壓根兒看不出她意欲何為,便隨口問了導遊一聲,他說,這應該是某個村子的女祭司,正在做祭天儀式的準備工作。我們馬上停下車來,請他和女祭司溝通,看能不能採訪她,女祭司很爽快,一口答應下來。

經過詢問才得知,原來祭司都由牧民集體選出來的,男女不限,但都得是村裡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物,有資格主持自家或其他家庭的祭天儀式。我覺得女祭司貌不驚人,便向她請教她的過人之處在哪裡。女祭司說,她之所以被村民選出來,首先是因為她出生時是逆生胎位,其次她曾經被雷電擊中過一次,卻奇跡般地活了下來,加上村裡老前輩的推薦,她才有資格成為祭司。

在新一年開始之前,每個家庭都要委派一名祭司,請其到山上為他們全家和放牧的羊駝舉行祈福儀式,表示對大地和天神的感恩和尊崇。當然,最重要的目的是祈求上天賜給大家一個好年景,希望新一年的生活更加美好。

我親歷了祭天儀式的全過程。祭司首先會在山坡邊上挑選一塊開闊之地,然後再找來一些干樹枝堆好,對著大山點燃。整個儀式進行時,火是不能熄滅的,如果干樹枝不夠,她就需要不斷添加樹枝,讓火堆燃燒下去,並想法子讓這堆火冒出濃濃的煙霧。祭司生好火後,便會慢慢打開她隨身攜帶的大包裹,裡面裝滿了儀式中所需的東西,有紅酒、羊駝肉,古柯葉、水果、茶杯,還有一桶水和一桶由當地人用土法釀製的啤酒。

做完這些工作之後,祭司開始按照程序一步步地慢慢祈禱,只見她用樹枝給蘋果戳幾個小洞,然後再把花卉插進洞中,讓蘋果變得花枝招展,然後用小刀一下下割開羊駝肉。之後她將古柯葉立成一排排,再將玉米、假錢放在鮮花叢中,許下美好生活的願景。她時而把鮮花捧在手中向天高高舉起,時而嘴含古柯葉對著大地喃喃自語。每做完一項,她都會面對遠方的大山喃喃唸經,神情既堅毅又虔誠。

每進行一個環節,祭司都要親自品嚐紅酒,然後灑向山坡,再倒滿啤酒對著山峰舉杯祝願。作為旁觀者,我也被她盛情邀請,按程序做了全套的祈禱。整個儀式需要兩個多小時,在煙霧繚繞中,在她的默默誦經聲中,我幾乎是在半催眠狀態下結束了我的祈福儀式。

她看到我們在拍攝,就告訴我有些電視台開拍一部新劇之前,也會做一次這樣的儀式,祈禱能拍出一部好作品,並祈求上蒼保佑拍攝一切順利。這個有點兒像國內的攝制組在影視劇開拍前舉行的祭神儀式。看來南美洲和亞洲在這件事情上不謀而合。其間,她還問我要了一張10元紙幣,將其放在古柯葉中間做了一番祈禱,祝願我來年可以財星高照,收穫豐碩,日子節節高。

儀式一般在山高草平的地方舉行,大多數祭司會將場地選擇在公路邊或山坡上,既可以凌空俯視大地,又可以舉首仰望大山,我猜這應該也有講究風水的意思。整個儀式需要兩個多小時,所有願意參加儀式的路人都會受到邀請,和祭司一同祈禱,祈求上天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