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去你的亞馬遜 > 第一章 問源亞馬遜河 >

第一章 問源亞馬遜河

亞馬遜河的源頭位於秘魯南部,那是安第斯山脈中一座名叫那瓦多·米斯米的雪山,它成為我這次「尋路亞馬遜」之旅的第一站。我們從利馬坐飛機,首先抵達秘魯南部的城市阿雷基帕,從正值乾燥夏季的利馬一下飛到海拔兩千多米的山城,身體還真有點兒適應不了。當我穿著背心短褲走下飛機舷梯,看到接機的人都穿著外套甚至大衣時,彼此都有點兒不知所措。

上圖是從飛機上俯視安第斯山脈的山峰和河流。許多大河就因為一山之隔,分道揚鑣地流入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我在阿雷基帕的古老街道上閒逛,順便找了一個非常專業的嚮導卡洛斯,他看上去五十歲開外,是當地出名的徒步登山專家。卡洛斯眼神冷峻,說話謹慎,但當我問起亞馬遜河源地時,他又有問必答,解說得特別詳盡,可以感覺到他職業登山嚮導直率、執著和穩健的作風。

阿雷基帕的海拔約為2400米,而亞馬遜河源頭所屬的那瓦多·米斯米雪山海拔則高達5595米。這樣的高海拔地域無人居住,距其最近的有人煙的地方就是高原小城奇瓦了,奇瓦海拔3800米,也是秘魯很出名的一處旅遊熱點,從奇瓦出發約一個半小時車程,就是聞名世界的科爾卡峽谷,它是全球排名第二深的峽谷,在20世紀80年代中國雅魯藏布江峽谷尚未被測量定性之前,這個峽谷曾佔據世界第一的位置,美國科羅拉多峽谷則名列世界第三。專程趕到奇瓦後轉車去看大峽谷的遊客絡繹不絕,當然還有少數遊客和我一樣,是來登山和探察亞馬遜河源頭的。

科爾卡峽谷裡奔騰的科爾卡河是流向太平洋的,很奇妙的是,只因一山之隔,一邊的河水流向了大西洋,另一邊則流向了太平洋,亞馬遜河就是其中流向大西洋的最大的一條河流。

卡洛斯說,去亞馬遜河源頭,先得從阿雷基帕開車170公里到奇瓦,天氣好的情況下需要三個半小時,下雨天則至少需要五個小時,再從奇瓦出發開車60公里。後一段路途雖然短,路況卻十足凶險,本來就泥濘濕滑的道路若碰到雨天則根本無法前行。按他們的經驗,通常都要租兩輛大馬力的四驅吉普車,一輛開路,一輛備用,前一輛萬一陷入泥潭,可以靠另一輛拉動以擺脫困境,因為他們有過太多類似的遭遇了。

在去奇瓦的路上,我們在一個休息站喝古柯葉茶,以緩解高原反應引起的頭疼。

當我問起卡洛斯為何選擇這個職業時,他微笑並帶點兒自豪地告訴我,他父親叫卡羅斯·杉多瓦爾,是阿雷基帕的第一代登山嚮導。卡洛斯從小就喜歡跟著他父親去登山,後逐漸迷上了這項挑戰重重的戶外工作,等他讀大學時,便報讀了相關專業。有意思的是,卡洛斯的兒子叫麥蘇偉勒斯,上大學時也子承父業,攻讀了該專業,現今已畢業了。用卡洛斯的話說,他父親幹這一行憑的是對大山的一腔熱血;但是輪到他這一代,就覺得需要懂更多的專業知識。他父親今年88歲,在他84歲時,算是最後一次懷著對亞馬遜河源頭和大雪山的癡情,登上了高高的雪山。現在你去查閱《孤獨星球》叢書裡關於阿雷基帕的旅遊信息,一定會看到書中對卡洛斯的介紹。

為了早點兒趕到目的地,我們清晨就從奇瓦鎮出發了。一路上卡洛斯介紹說,20世紀80年代,英國人麥肯?泰爾算是第一位找到亞馬遜河源頭的探險者;20世紀80年代,法國人考斯塔也為了考察水源地找到了這裡;20世紀90年代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記者與幾個世界專業學者來到米斯米雪山考察,同樣認為這裡就是亞馬遜河的源頭。2009年,巴西考察者一路尋到這裡,再次認為亞馬遜河源頭就在米斯米雪山,這一結論得到了世界的公認。但是還有一種說法,20世紀90年代,波蘭人和秘魯人在旁邊的奎維夏峰發現了另一個水源地,他們認為亞馬遜河的真正源頭在那裡。

上圖就是波蘭人所認定的亞馬遜河源頭奎維夏山峰,遠處則是米斯米雪山

卡洛斯是秘魯人,他偏向於亞馬遜河的源頭是奎維夏的說法,但是最近他的想法又有所改變,覺得米斯米雪山應該才是源頭。

20世紀70年代之後,這個地區被很多恐怖組織(比如「光輝道路」等)盤踞,武裝衝突及暴力犯罪時有發生,幾乎很少有人敢拿生命涉險,直到20世紀90年代後,當地局勢才有所好轉。卡洛斯也是在1992年才第一次登上雪山,當時他帶著一支德國探險隊。迄今為止,他每年平均要帶5支探險隊來尋找河源。我們一行五人找到卡洛斯當嚮導可以說非常幸運,他也成為我們這次漫漫長旅的第一位嚮導。給我們開車的司機就是他兒子,這個小伙子也是出色的徒步登山專家。

卡洛斯與父親、兒子,祖孫三代登上了阿雷基帕的米斯迪火山頂。

這是我第一次去亞馬遜河源頭,我問卡洛斯有沒有什麼不可預測的危險。他說由於很多人不能適應高海拔,會走著走著倒地不起,經常讓馬匹拉下山;還有一個比較危險的因素就是閃電,由於閃電會首先擊打位置相對最高的事物,加上這裡又是高海拔,所以每年都有被雷電擊死的當地人或者美洲羊駝。

到了一個三岔路口,我們從左邊的一條路走上山坡,就是前往米斯米雪山的羊腸小道了,這裡距離河源地還有26公里。途中我們看到了很多牧民在放牧南美洲出名的羊駝和美洲駝,卡洛斯一一向我介紹這些自古就生活於安第斯山脈的特殊動物。一路上皆是羊腸小道,路況不好,司機每開一段路都要下車查看路面情況,小心為上,「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在到達距離米斯米雪山亞馬遜河源頭15公里的地方,路況出了問題,已經不能再往前走了。為了安全起見,我們暫時只能在路邊的草原上停車休息。此時的海拔是4800米,雪山山峰彷彿近在咫尺。卡洛斯在現場為我講解亞馬遜河源頭的情況,他趴在汽車前蓋上,為我手繪了一張很詳細的亞馬遜河源頭的河流資源分佈圖。後來我在維基百科中查找過,卻再未發現如此細緻入微的相關地圖,我手上這一張手繪圖算是「孤品」了。

在此次亞馬遜之旅前,我曾經上網查找了很多資料。幾乎所有的詞條都說阿普裡馬科河是注入亞馬遜河的第一條河流。當天看了卡洛斯給我畫的水源地圖,我才知道原來在阿普裡馬科河流入亞馬遜河之前,還有四條河流相繼合併,最終流入阿普裡馬科河。從米斯米雪山流淌下來的第一條河流叫卡瓦珊達河,它與旁邊的奎維夏雪山上流淌下來的阿帕恰達河合併變成了亞歐奎達河,又合併了另外一條河流後變成了哈尼科斯河,然後再與阿普裡馬科河交匯往下流淌。

在庫斯科附近,阿普裡馬科河與烏魯班巴河交匯,變成了烏卡亞里河;在伊基多斯附近,它與另外一條大河馬拉尼翁交匯,就是真正的鼎鼎大名的亞馬遜河——最後的交匯點已經是亞馬遜河的中游了。從巴西的瑪瑙斯開始,算是亞馬遜河勢不可當的下游。

我記下了亞馬遜河上游的河流分佈狀況,這些第一手資料都很珍貴。能將一條世界大河的出身介紹得詳盡到家,只有生於斯、長於斯的老嚮導才能如此。

這是亞馬遜河的源頭水流。 從亞馬遜河源頭水流往前看,正是匯入亞馬遜河的第一條河流——卡瓦珊達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