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寂靜蒼穹下 > 癒合傷痛的古城光輝 >

癒合傷痛的古城光輝

尼泊爾的歷史和今天並不遙遠。那是因為尼泊爾有三座至今還維持著中古世紀風貌的古城,遍佈古城的那些細膩、精美、莊嚴、優雅的雕塑和建築,是文字所取代不了的承載歷史的記憶。

2005-10-02

尼泊爾的過去和現在並不遙遠。尼泊爾有三座至今還維持著中古世紀風貌的古城。許是因為面積狹小,加上境內多山,適合用來建造城市的國土只有加德滿都河谷,尼泊爾每座古城之間距離都很近,幾乎可以「雞犬相聞」。加德滿都、帕坦、巴德岡互為鄰居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13世紀。當時馬拉王朝的亞克西雅·馬拉王將土地分給三個兒子,三個兒子分別在加德滿都、帕坦、巴德岡開始了一種特別的競賽——看誰能將自己的宮殿和城市建設得最為漂亮!

到底是互不服氣的「虛榮心」作祟,兄弟幾個私底下暗自較勁,抑或是虔誠的信仰使然,不得而知。時光荏苒,留給了尼泊爾的子民們三座代表了馬拉王朝最高藝術成就的古城。作為三座璀璨古城的城中之城,三處杜巴廣場是尼泊爾王國歷史上最輝煌、最美輪美奐的建築遺跡。

加德滿都的杜巴廣場距離Thamel區很近,走路十多分鐘就到了。廣場上總共林立了五十多座寺廟和宮殿,維持著中古世紀以來原有的建築形式與風采。這裡的杜巴廣場在三處杜巴廣場中面積和規模最大,紅色磚木結構的神廟和王宮鱗次櫛比,幾乎所有印度教主要的神靈在這裡都有一席之地。活女神庫瑪麗居住的女神廟也位於這裡。此外還有納拉揚神廟、濕婆神廟、濕婆─巴瓦娣廟屋、哈努曼猴神宮等,這些寺廟古跡外觀看起來都十分近似,要一一記住名字並尋找出來,對一般人來說很是不易。

讓人稱奇和驚訝的是「性廟」上的雕塑,分佈在廟宇四面木頭上的浮雕,內容大都是男女交歡的場景,形象生動,大膽奔放。有一種似是為了「推脫」的說法,說是印度教認為這樣可以防止建築被雷電擊中,因為雷電是個處女之神,見到情愛的場面會害羞地躲起來。「性廟」每年只開門一次,讓印度教的善男信女們集體接受教育。其實即使不入此廟,雕刻在木頭上的合歡之態,也已夠人學習觀摩的了。對三座杜巴廣場來說,「性廟」似乎都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三處都有這樣讓人驚歎而詫異的雕塑。

「活女神」庫瑪麗(Kumari)平時住的女神廟,是一個天井式的小院,四周的牆壁和門窗都是極具特色的木雕製品,雕刻著許多神像和孔雀圖案,據說是出自18世紀中葉的工匠之手。每天上午和下午,庫瑪麗都有固定的時間依在小窗前與前來拜望她的人見面。需要付一定的香火錢,但不能拍照。

我們付完費用之後,工作人員向樓上呼喚幾聲,一個小女孩兒便閃現在三樓的窗子前面,她就是「活女神」庫瑪麗!與想像中的形象和氣質略微有些不同:眼睛和嘴巴比較大,塗抹著濃艷的口紅,臉上的濃妝與未脫的稚氣和眼神很不相稱。現身不久,活女神就又消失到了窗戶後面去了。面無表情,好在如此,因為印度教認為,活女神不管沖誰笑,那個人都將不會有什麼好運氣。

在印度教眾多的神靈之中,「活女神」庫瑪麗是最獨特的一個。「活女神」也叫「處女神」,代表純潔、神聖和權力。舊時的尼泊爾,婦女地位卑微,然而庫瑪麗的地位卻神聖、純潔而崇高,連國王也要向她頂禮膜拜。

關於「活女神」的傳說之一是,她是濕婆神的王妃帕瓦的六十二化身之一,曾經有個國王將她放逐,國家從此厄運不斷,為了消災免禍,國王從此便將她供奉在廟中,代代相傳至今。人們則認為,「活女神」能保佑國家和人民,帶來和平與繁榮。

「活女神」是從民間選取的一位幼女,在她第一次月經之前,將一直備受教徒的尊重和景仰,然而當她成為成熟的少女落紅之後,她就不再是女神,要像普通人一樣回到民間,再由新的一位經過挑選的「活女神」取代她。

挑選「活女神」的工作過去由皇家祭司進行。產生「活女神」的幼女必須出身自佛祖釋迦牟尼出身的釋迦家族,且祖輩必須生息在加德滿都的兩條聖河——巴格馬提河和威斯奴蒂河兩岸。她必須具備三十二種「美德」,傳說脖子要像海螺,身軀要像榕樹,睫毛要像牛的睫毛,全身不得有傷疤和瑕疵,不能接受陽光照射,不得流血,腳不能觸地。她還必須不懼黑暗,與祭祀的羊頭和水牛頭共處一室一夜,不發出哭聲,過去還必須同國王屬相相同才行。

「活女神」要經歷世間最懸殊的寵辱哀樂。多數「活女神」成為少女恢復凡人面目後,由於沒有接受現代教育,缺乏收入來源。而在傳統觀念中,她們通常會被認為身上的神力過大,剋夫,男人們不能娶她們為妻。許多活女神回到民間終身未嫁,老死閨閣,只有極少數例外。

杜巴廣場上,廟宇與雕塑把我帶進了這個南喜馬拉雅國度的古老歷史當中,成為愈合我內心傷痛的一縷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