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生死·朝聖:跨越八年尋找經幡的靈魂 > 多貢麻寺的變遷 >

多貢麻寺的變遷

在班瑪縣城住了三個晚上,第四天一早,我們決定去達日。濛濛細雨中,我們將車從一片寂靜的縣城開出,一個多小時後,就看到公路邊的多貢麻寺。該寺由措拉創建於1840年,是原尼達部落的寧瑪派寺院。大經堂和僧捨緊靠著公路,但眼前的寺廟建築物都十分新,無疑已是近幾年重建的了。所以我們的北京吉普剛停下來,寺內就擁出一大群年輕喇嘛,好奇地圍住我們的車,想知道我們為什麼停了下來。從他們的服飾——瓦片狀的帽子和帶穗頭的披巾式樣,可以看出寧瑪派的特點。

我看到與新建的寺廟、與公路相間隔著的山坡上,有幾座非常古老的白塔,雖然已十分裂缺破舊,但與那些新建的經堂僧捨相比,多了歷史的沉積。古塔如一群經歷世事滄桑的老者,它們的片片斷牆裂壁,如老者身上的皺紋和傷疤,紛紛述說著過往的輝煌,感歎著經歷的艱辛。古塔頂上巨大的佛眼,上百年間,無論白天黑夜,從來沒有合上過,默默地目睹著人世間的春夏秋冬。

寺內的僧侶們都圍在我們的車周圍,想知道我們為什麼停下來

從他們的瓦片狀的帽子和帶穗頭的披巾式樣,可以看出寧瑪派與格魯派的不同

當然,更吸引我注目的,是在古塔群之間掛著的條條經幡。久經日曬雨淋的經幡,已破損褪色,早已無法看出上面的經文,也完全沒有了原本的五色,它們就如那群老者的衣裙,只是一條條灰白色的纖維,無助地掛在斜斜的繩索上,任憑高原的寒風冷雨,無情地淋濕吹打。

這一帶的海拔在4000米以上,我慢慢地在古塔和經幡之間,在虛無縹緲的雲霧中走動,很快全身心就融入了古塔經幡和雲霧中,似乎一下子進入到另一個空間,那是只有古塔、經幡、雲霧和青山的世界,只有風聲細雨、鳥鳴草香的地方。在這個被想像轉變了的現實空間裡,連我自己也不再存在,只有視覺、觸覺、嗅覺,如看不見的精靈,自由飛翔。

離縣城31公里的多貢麻寺緊靠公路,經堂和僧捨都是近年來重建的

這是我拍攝時的最佳狀態:周圍物體的世俗實用因素,漸漸消失遠去,顯現的則是物體本身的形體或色彩,這些形體與它周圍的自然環境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多變的復合體,分分秒秒激起我的拍攝構思,使我忘卻自身的存在,甚至周圍那些我的同伴也似乎都已消失不見。拍攝者與關注的拍攝物之間已融為一體,形成它中有我、我中有它的關係。此時,觀察變得細緻、單純和專注,內心的感覺變得敏銳強烈,使得我的思維變得異常活躍。由此,各種構思和拍攝方法不斷湧現出來,隨著拍攝工作的進行,這樣的拍攝思維過程,週而復始,又一步步深化,更新的想法又產生了。

它們的每片殘牆斷壁都在述說著往日的輝煌,雙眼目睹了上百年間的世事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