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跟著動物去旅行 > 江豚:灰色浪花朵朵 >

江豚:灰色浪花朵朵

江豚是一種小型的齒鯨類哺乳動物,在亞洲沿海地區有比較廣泛的分佈:從巴基斯坦、印度往南直到印度尼西亞和中國,北到日本北部,均有分佈。江豚有三個亞種,包括兩個海洋亞種和一個淡水亞種,而長江江豚就是全球唯一的淡水亞種。

在經濟利益驅動下,人們對長江的利用和開發力度一直在加大,長江漁業資源日趨枯竭,水下噪聲日漸強烈,豚類的生存空間日益萎縮。20世紀90年代初期,長江中江豚的數量約2700頭,到2013年僅剩約1000頭。2006年長江淡水豚類國際考察結束後,國內外鯨類學界普遍認為,如果不立即採取有效的保護措施,長江江豚在未來十年內極可能成為白豚第二。有些專家甚至認為,目前的長江環境已經不適於豚類的生存和繁衍。我國學者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的長江豚類保護三大對策,即原地保護、遷地保護和人工環境中繁殖保護。

可愛的長江江豚。(吳立新 攝)

江豚對於我來說,有著特別的意義。

2007年初春,我接到WWF北京代表處對外聯絡官員莊士冠的電話,說水下攝影師將為WWF拍攝水下江豚,如果能成功,將是世界第一筆長江江豚的水下影像記錄。

隨後,和項目宣傳官員張翼飛取得聯繫,第三天飛武漢,轉車岳陽,與他和水下攝影師吳立新會合後穿過洞庭湖,從湖南進入湖北,直奔位於石首的天鵝洲保護區——它是長江故道的一部分,最初為保護白豚而設立。

先後出場的這三位,成為我與中國野生動物結緣最重要的師友,而江豚,就是其中的紐帶。

從完成工作的角度來評價,那一次出行是比較失敗的。去保護區的輪渡上風雨交加,大浪把水攪渾,攝影師根本無法下水工作。當天下午決定直奔武漢的中科院水生所江豚館,路上傳來壞消息,有只母豚懷孕了,不能安排水下拍攝。

那一次,我在江豚館負一層,透過亞克力玻璃觀看水中的江豚,它通身圓滾滾的,難怪有“江豬”這樣的俗名。見有陌生人來訪,這傢伙扇著“翅膀”,嗖地一下就到了眼前,隆起額頭的大腦袋,眼睛和嘴巴就像是一道縫兒,是在衝著我們微笑吧。

天鵝洲之行就在江豚館中度過了最美妙的一刻。

再訪江豚,則是到了2010年歲末,長江安徽銅陵段。

江面上風雨交加,真讓我想起了三年前乘輪渡前往天鵝洲的那一幕。

大通鎮距離銅陵市區10多公里,柏油馬路到頭的時候,我們鑽進了時光穿梭機,逼仄的老街巷儘管被零散地改造得面目全非,但古鎮的肌理依然保留著。車開在石板路上,居然沒有看到保護區的指示牌,它實在太不起眼了。僅能容納一輛手推車通過的支巷,是通往渡口的必經之地。正是枯水季節,江面窄得可憐,上船後還沒反應過來,就要靠岸了。

在保護區江豚專家蔣文華的幫助下,我們來到夾江邊的觀豚台,一上去就看到江面上翻起的江豚,它們像變幻無常的浪花,一會兒出現在岸邊,一會兒在視線模糊處顯露。

在佳能大炮中最為輕巧的400mm DO這時也成為負擔,我要一直徒手舉著它追蹤江豚,實在吃不消,只好換成70—200mm鏡頭在岸邊守候。

應該是快到補食時間的原因,江豚三三兩兩地集群,你追我趕,還扭打成一團,我也乘勢拍下一張江豚出水時回頭的照片,似乎是面帶著微笑。

遺憾的是現場光線太差,高感光度導致噪點暴增。但這已足以讓我滿意,回憶起2007年天鵝洲之行和2007年最後一天,在海上尋找中華白海豚的難忘瞬間。

聽,那“噗——噗——”換氣的聲音,和游泳的人類多麼相似。長江已經不是它們的理想棲身之所,“黃金水道”只是相對於經濟數字增長而言。

離開保護區時,再看一眼入口處的白豚雕塑,從天鵝洲到銅陵大通鎮,兩處遷地保護區都是為保護白豚設立的,而白豚卻被宣佈功能性滅絕。如今江豚似乎也被逼到了命懸一線的境地。2012年春夏之際,死亡報告接踵而至。在物質文明走向繁盛之至的長江流域,江豚終於升格為一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除了行政審批手續更為繁雜外,似乎對保護本身沒有實質性的推動。

2007年櫻花初放,在中科院水生所江豚館,淇淇被工作人員不時提起,就像在談論一位死去的親友,我聽著覺得陣陣心酸,在熱愛生命的人們的心中,它的存在一度是童話。對於有的科研工作者而言,淇淇和同伴只是他們產出毫無意義的論文的工具罷了。

投餵食物時,江豚翻出了水面。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飼養的江豚。(吳立新 攝)

銅陵江面上的輪渡。

利用長江故道建立的保護區,終未實現對白豚的保護。

2007年初春,天鵝洲。

生物詞典

長江江豚

鯨目,齒鯨亞目,鼠海豚科江豚屬。對江豚的外形和骨骼測量的研究結果表明,江豚具有三個亞種:黃海江豚、南海江豚和長江江豚。長江江豚為全世界唯一已知的生活在淡水中的江豚種群,僅分佈於長江中下游、洞庭湖和鄱陽湖等內陸水域,以小型淡水魚和蝦為食。目前長江江豚種群逐年下降,近年死亡報告明顯增加,數量僅有1200~1400頭,和十年前相比,數量下降了一半。

白豚

鯨目,白豚科,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物種。南京師範大學周開亞教授首次根文指出,長江下游也分佈著白豚,他還建立了白豚科,提高其在生物學上的重要性,白豚科也是世界現生哺乳動物中,唯一由中國人命名的科。白豚具有聲納系統,借此可探知其生活環境的各種目標、獲取食物、尋找配偶和逃避敵害等,它的重要活動場所一是水深流急的江心主航道,尤喜渦流或洄流水而又較深處。2006年11~12月,長江豚類考察活動研究資料表明,目前白豚已功能性滅絕。

拍攝寶典

江豚實在不好拍,即便掌握了它們的換氣頻率,它們在水下太靈活了,沒法知道它們又會在哪裡露頭,足夠的耐心很重要,別忘了盡量使用最快速度的連拍,以免錯過最好的瞬間。

安徽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前身為銅陵白豚養護場,隨著長江生態環境的日趨惡化,白豚的數量越來越少,實現白豚遷地保護的可能性非常渺茫,同時長江中的其他珍稀動物瀕危程度不斷增加,亟須加強保護。銅陵淡水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於2000年成立,2006年2月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近年來均有小江豚出生,生長良好。

地址:銅陵市郊大通鎮

電話:0562-8860508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豚館

1980年該館成功救活了一頭嚴重受傷的白豚“淇淇”,並成功將其飼養了22年之久,創造了世界淡水豚人工飼養紀錄。1996年該館成功飼養了長江江豚,並於2005年成功繁殖了一頭長江江豚。目前,該館飼養有世界上唯一的長江江豚人工飼養群體。該群體共有5頭長江江豚,其中一頭是世界首例在人工環境中繁殖的長江江豚。

該館的鯨豚標本館收藏有近萬號標本,其中最完整的標本系列是我國珍稀物種白豚、長江江豚的標本。在地面廳可全程觀看動物餵食和訓練過程,在地下廳可透過水下觀察窗與江豚近距離進行視覺接觸,觀看其優美的潛遊行為。對鯨類學研究有興趣者,還可以報名成為白豚館志願者候選人,有機會直接參與白豚館的科學研究工作。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東湖東路5號

電話:027-6878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