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鬼谷子的局 > 第451節 >

第451節


惠王離都後數日,秦使公孫衍一行先蘇秦一步趕至大梁。得知惠王、公子卬皆不在,朝政托於太子申,公孫衍大喜過望。此番使魏,公孫衍的使命是阻止蘇秦合縱。惠王偏在此時離宮,其意不言自明,至少說明,魏王並不贊成三晉縱親,而這一點與他在咸陽時的預料一絲無差。公孫衍斷定,只要魏王不在宮中,蘇秦縱是將三寸不爛之舌攪得天花亂墜,縱親終也難成。
心中有了底氣,公孫衍越發鎮定下來,在館驛中住下,翌日以秦國特使身份上朝,稟明來意,遞上祈請秦、魏親善的國書和聘禮。太子申臨政,首日上朝即接待秦國來使,且使臣本是魏民,眼下卻是地位顯赫的秦國大良造,因而顯得分外謹慎,禮儀性地向秦公問安,接過國書和聘禮,辭以廷議,要公孫衍回館驛候旨。
公孫衍再拜後退朝,回至館驛,在廳中坐下,攤開兩捆書簡,有模有樣地細細閱讀起來。
後晌申時,門外傳來車馬聲,軍尉稟報朱威、白虎到訪。這也正是公孫衍等候的,因而急迎出來,跨前一步,躬身揖道:「朱兄,白少爺,公孫衍恭候多時了。」
朱威、白虎俱是一怔,回過揖禮,幾乎是異口同聲地問道:「恭候我們?」
「當然,」公孫衍笑道,「在下準備好了,若是申時仍然見不到二位,在下就要拿上打狗棒,上門問罪去!」
二人皆笑起來。
三人攜手走進廳中,分賓主坐下。公孫衍望著白虎細看一看,點頭讚道:「白少爺,幾年不見,果是有出息了!」
白虎想起往事,由衷歎道:「唉,早晚想起那幾年,真如做夢一般!」
三人各敘一會兒別情,朱威要公孫衍屏退左右,將話引入正題:「公孫兄,我們此來,一是探望你,二是有事相求。」
「朱大人請講!」
「陛下總算從昏睡中醒過來,親賢臣,遠小人,文用惠相國,武用武安君,近年來勵精圖治,國家大治。公孫兄當年的冤情,在下也早查清原委,稟報陛下了。陛下聞報,追悔莫及,多次在朝中提及此事,說是對不住公孫兄。陛下還說,魏國的大門永遠為公孫兄敞開,公孫兄無論何時願意回歸,陛下都會郊迎三十里。至於公孫兄事秦之後,幾番謀魏,也都是各為其主,陛下保證既往不咎。」
「唉,」公孫衍長歎一聲,「過去之事,一如白兄弟方纔所說,真就是一場噩夢!陛下夢醒了,白兄弟夢醒了,可在下之夢,卻是未醒。再說,在下本非負義背主之人,既已事秦,如何又能背之?」
朱威急道:「秦人與我勢不兩立,仇怨不共戴天。公孫兄何能這麼快就與過去一刀兩斷了呢?」
「不瞞朱兄,」公孫衍緩緩說道,「剛至咸陽那陣兒,在下也是想不明白。與秦為敵那麼多年,更在河西與秦人浴血奮戰,突然卻又倒向秦人,就跟打了敗仗當降將似的。有一段時間,在下幾乎天天酗酒,不願面對這一現實。可後來,在下還是想通了。在下是在下,君上是君上,天下是天下。魏室也好,秦室也好,天下也好,跟在下這個人既有關聯,也無關聯。如《春秋》所載,自周室東遷以來,天下無義戰。天下既無義戰,我公孫衍為誰謀算,也就不存在義與不義了。陛下不知我,不用我,秦公知我,用我,一切就這麼簡單。」
「唉!」朱威長歎一聲,「白相國若是知曉公孫兄今作此想,該是多麼難過!」
聽他提到白圭,公孫衍埋下頭去,苦笑一聲,轉過話頭:「朱上卿,我們今日只說當下,不說往事,如何?」
朱威亦是苦笑一聲,望一眼白虎,點頭道:「也好,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這事兒急切不得。說起當下,在下也有一事求教。」
「朱兄請講!」
「蘇秦倡議合縱三晉,趙、韓皆已起而響應。在下審過他的主張,甚是惶惑,與白兄弟商議多時,仍是琢磨不透,此來是想聽聽公孫兄之見。」
「敢問朱兄因何惶惑?」
「簡單說吧,就是利弊。我若合縱,是弊大於利呢,還是利大於弊?」
「於天下而言,利大於弊;於魏而言,弊大於利。」
「此言何解?」
「蘇秦在咸陽時,在下與他有過交往,知其胸懷壯志,是個奇才。那時,蘇秦所謀,是輔助秦公,一統天下,成就蓋世帝業。不想秦公並無此志,當眾與他激辯,將他駁得理屈辭窮。蘇秦看到秦公並不用他,掉頭東去,再謀出路,竟又想出三晉縱親這局大棋。在下跟朱兄、白少爺一樣,也琢磨過此事,初時拍案叫絕,後來越想越是不通。唉,此人雖是大才,卻走入偏門,可惜了!」
「公孫兄因何拍案叫絕?」白虎插問。
「因為此棋甚大。」公孫衍轉向白虎,侃侃說道,「一般士子,就如我等,包括商君,皆是為一國所謀,所下棋局無非一隅;蘇秦卻不一樣,無論是其帝策還是這招合縱,皆是從天下著眼,弈的是天下這局大棋,遠比我等高出一籌。在下說它是利天下,其意在此。你們請看,三晉若是真的合一,在內無爭,在外,東可制齊,西可制秦,南可制楚,誰敢與其爭鋒?列國皆不爭鋒,自無戰事,豈不是大利於天下?」
「嗯,嗯,」白虎連連點頭,「若是此說,蘇子之謀果然高明!」
「蘇子緣何又入偏門了呢?」朱威接道。
公孫衍反問一句:「請問二位,三晉能合嗎?」
「既然有此大利,三晉應該能合。」朱威點頭應道。
「唉,」公孫衍微微搖頭,輕歎一聲,「三晉若是能合,就不是三晉了。僅為河西七百里,秦、魏就已互為仇敵,積怨至今。三晉所爭,豈止是七百里?別的不說,單說這百年恩怨,能夠一筆勾銷嗎?」咳嗽一下,「蘇秦宣揚『三同』,要三晉同仇,同力,同心。首先是同心,你們說能成嗎?三晉不同心,能同力嗎?不同力,能同仇嗎?說到這兒,在下想起一個故事,說是齊有一人,欲使兔、龜、鶴同拉一車,結果,兔朝荒野里拉,龜朝水池里拉,鶴朝天空拉,三方各自盡力,心卻不同,車子非但不動,反而被它們拉散架了。蘇秦欲使三晉縱親,就如這個齊人一樣,豈不是走入偏門?」
朱威、白虎頻頻點頭。
見二人完全聽進去了,公孫衍又補充一句:「還有,假定三晉真的遂了蘇秦之願,同心協力,親如鐵板一塊,結果非但無利,反而更糟。」
「這又為何?」白虎大是不解。
「二位試想,三晉縱親,不利於誰?不利於齊、楚、秦。三晉以齊、楚、秦三國為敵,三國若是單打獨鬥,肯定不是三晉對手。然而,三晉能合,三國為何不能合?若是三國因循三晉,結盟連橫,齊從東來,秦從西來,楚從南來,三晉就是一塊鐵,也會被壓成碎塊。再說,三晉若是真的成就縱親,齊、楚、秦也的確無路可走,唯此一途。在下方才說,合縱於魏而言,弊大於利,皆因於此。」
這番分析合情合理,朱威、白虎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相視良久,沉默無語。
韓昭侯不甘示弱,亦選二千人加入使團,加上侍從,合縱總人馬逼近八千。韓都鄭城距大梁不過三百里,蘇秦傳令部屬仍如以前一樣日行五十里,沿途招搖,優哉游哉。
距大梁不足百里時,探馬報說魏惠王托國於太子申,與相國惠施、安國君公子卬前往梁囿圍獵去了。魏王此舉顯然是在躲避合縱,燕、趙、韓三位副使聞訊大驚,急稟蘇秦。樓緩建議直奔梁囿,認為這樣既可省卻數日路途,又可擒賊擒王。姬噲、公子章目露讚許之光,望向蘇秦。
蘇秦沉思有頃,傳令繼續前進,直驅大梁。走未半日,探馬又報,說是秦使公孫衍已先一步趕至大梁。幾位副使面面相覷,皆將目光望向蘇秦。
蘇秦笑道:「秦人動作倒快,這下有熱鬧看了。」
隊伍依舊磨磨蹭蹭,於第三日上午抵達大梁近郊,在城外停下,靜候宮中旨意。沒過多久,一輛軺車馳至,魏宮內史下車,向蘇秦宣讀太子口諭,要求合縱車馬就地屯紮,列國特使、副使及相關使臣入城駐驛。
如此高規格的使團,魏人卻使一個中大夫出來宣旨,且是太子口諭,幾位副使甚為不平,皆現慍色。蘇秦卻是微微一笑,拱手謝過,安頓好三國將士,帶著姬噲、樓緩、公子章及隨身人員,分乘二十輛車乘,打著旗號,跟在內史的車後馳入城中。
車隊入城,蘇秦、姬噲、樓緩、公子章諸人站在車上,滿臉笑容地向兩旁看熱鬧的人拱手致意。走至南街口時,蘇秦突然看到路邊盤坐一人,蓬頭垢面,目光呆滯地望著這個盛大場面,站在他身邊的是幾個小孩,個個如他一般,顯然是街頭流浪的乞丐。許是他們身上散發出來的氣味難聞,看熱鬧的市民遠遠躲著,因而這幾人顯得極是搶眼。
蘇秦一眼認出是孫臏,心底「轟」的一聲,急呼停車。
車隊停下。
蘇秦從車上翻身跳下,一步一步地走向孫臏。孫臏兩眼眨也不眨地望著他走過來,仰著臉傻笑。蘇秦走至孫臏身邊,心裡一酸,兩腿一彎,當下跪在地上,朝孫臏連拜三拜,兩眼淚流,泣道:「孫兄——」
孫臏依然目光呆滯地望著他,傻笑。不過,此時他是笑出聲來,手指蘇秦,「咯咯咯,咯咯咯……」像生完蛋的母雞在鳴功叫賞。
突然發生的這一幕使所有人都驚呆了。身兼趙、韓二相,同時又是趙、韓、燕三國特使的蘇秦,竟然在大街上當眾向一個瘋子下跪,簡直就是曠古奇事,看熱鬧的人群迅速聚攏來,如看猴戲一般。蘇秦的貼身護衛飛刀鄒急跟過來,站在離蘇秦幾步遠的地方,警惕地觀望周圍情勢。走在前面的趙國內史急呼停車,遠遠呆望著眼前一幕。姬噲、公子章、樓緩三人不無尷尬地站在車上,不知如何是好。
幾個小乞丐都被嚇壞了,走也不敢,動也不敢,慘白了臉,怔怔地望著這一切,彷彿是在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