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 > 其他的成功案例 >

其他的成功案例

本章接連探討了新幾內亞高地、蒂科皮亞島和德川幕府時代的日本這三個成功的案例。在前七個章裡大多數社會由於濫伐森林等問題瀕臨崩潰,其中也有幾個成功的例子(奧克尼、設得蘭、法羅和冰島)。對此,我並非在暗示成功的例子很少。在過去幾個世紀,德國、丹麥、瑞士、法國等西歐國家也像德川幕府時代的日本,在穩定狀態中利用由上而下的管理方式擴大森林面積。同樣地,600多年前,印加帝國在安第斯中部地區創建了美洲規模最大、組織嚴明的土著社會,數千萬民眾在國王一人統治之下,大規模重新造林,修築梯田以防止土壤侵蝕,增加作物產量,確保木材來源。

其他在小規模農耕、畜牧、狩獵或漁業經濟方面成功運用由下而上管理方式的例子也不計其數。其中一個例子就是我在第四章簡單提到的美國西南部印第安部落。比起龐大的印加帝國,這些印第安部落實在顯得微不足道,但他們還是想出種種對策來解決環境問題,以長遠的眼光發展經濟。阿納薩茲、霍霍凱姆和明佈雷斯最終都成功了,在同一個地方持續發展了1000多年。格陵蘭的維京社會雖然崩潰了,但生活在同一島上的因紐特人依仗自給自足的狩獵採集經濟,從公元1200年起生存了500多年,最後在1721年由於丹麥的殖民而分崩離析。澳大利亞更新世的巨型動物群在46000年前滅絕後,土著們也以狩獵採集維持生計,直到公元1788年被歐洲殖民後才結束。現代還有一些自給自足的小型農業社會,其中被廣泛研究的有採用農田灌溉系統的西班牙和菲律賓、瑞士阿爾卑斯山區的農牧混合型經濟,這些都已進行了幾百年,對於如何管理公共資源,當地都有詳細的規定。

我所提到每一個採取由下而上管理方式的例子,都是對土地上的所有經濟活動具有絕對掌控權的小型社會。有意思的是印度也實行由下而上的管理方式,但較為複雜。種姓制度使整個印度社會分為幾十個分工不同的次社會,各自從事不同的經濟活動。不同種姓階級的人通常生活在同一個村子,相互貿易,但不能跨種姓通婚。對於像捕魚、耕田、放牧或狩獵採集這些利用環境資源的活動而言,不同階級有不同的資源利用方式和生活方式。以捕魚為例,不同種姓的漁民對捕魚的地點和方式也有進一步細分。就像蒂科皮亞島民和德川幕府時代的日本人一樣,階級森嚴的印度人資源有限,而且希望把所有的資源都傳給子孫後代。為了維護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所有人都嚴格遵守各項社會規範。

為什麼本章討論的社會都最終獲得了成功,而第二章到第八章討論的社會卻歸於失敗呢?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環境的差異:有些社會的生態環境較為脆弱,挑戰性相對更大。我們已在第二章探討了導致太平洋諸島環境脆弱的多種因素,這解釋了為什麼復活節島和芒阿雷瓦島上的社會會走向消亡,而蒂科皮亞島卻存活至今。本章探討的新幾內亞高地和德川幕府時代的日本蒙上天垂青,擁有頑強的生態環境。但是,環境差異並非是惟一的原因。就像格陵蘭島和美國西南部地區那樣,在同一片生態環境地區發展的多個社會中,各自踐行不同的經濟方式,有的存活下來,有的失敗了。所以,根據不同的生態環境,因地制宜,制定合適的經濟策略也很重要。最後,儘管採用了好的經濟策略,還要確保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經濟依賴的資源有很多種,如耕地、牧草、漁場、狩獵場、植物和小動物等。有些社會知道適度利用,以避免造成資源枯竭;有些社會卻竭澤而漁,最終覆水難收。對此,第十四章將探討應該避免的種種誤區。在此之前,我們先在接下來的四章中繼續檢視現代社會,與前幾章討論過的過去社會進行比較。

————————————————————

注 釋:
1.更新世,亦稱洪積世,地質時代第四紀的早期。延續時間自2000000—3000000年前至12000年前。——譯者

2.明歷大火發生在明歷三年正月十八。——譯者

3.大莊屋為管轄幾個村的鄉長;莊屋為一村之長;組頭是副職,輔助莊屋管理村內政務。——譯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