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 > 民 與 食 >

民 與 食

島民們吃什麼?島上到底有多少人?

歐洲人來到復活節島的時候,有不少人靠農耕維生,種地瓜、山藥、芋頭、香蕉和甘蔗,另外再養些雞。復活節島沒有珊瑚礁和鹹水湖,因此與波利尼西亞其他島民相比,魚類和貝殼類食物只佔他們飲食的很小部分。對早期的居住者來說,曾經有海鳥、禽類和海豚作為食物,不久這些食物開始減少甚至消失了。由於復活節島上淡水資源有限,島民們大量地喝含高碳水化合物成分的甘蔗汁。因此復活節島民在已知的史前人類中擁有最高的蛀牙率,這裡的孩子大多14歲前就有蛀牙,到20歲時幾乎人人如此。

復活節島的人口高峰數值可由計算房屋地基數得出,假設一棟房屋有5至15人,其中島內三分之一的房屋在同一時期被佔據;或者通過平台與石像數來估算酋長與其追隨者的人數。推算得出的結果最少不低於6000人,而最多可達30000人,每平方英里平均有90至450人。島上有些地方,比如珀伊克半島和海拔較高處不適於種植莊稼,因此土壤肥沃地區的人口密度相對高一點,但差別不會很大,根據考古學家的調查顯示,島內絕大部分土地都被耕種過。

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考古學家們對史前社會人口密度的看法都存在著相當大的爭議,復活節島也是如此。那些傾向於保守估算值的人認為對方的數值高得離譜,反之亦然。我個人認為高估算值更準確些。一部分因為得出這些數值的考古學家們近年來在復活節島做過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比如克勞迪奧·克裡斯提奧、帕特裡夏·瓦爾加斯、埃德蒙多·愛德華、克裡斯·史蒂文森和喬·安妮·馮·提爾伯格。另外在1864年,奪去無數人生命的天花剛平歇不久,當時住在島上的傳教士估計剩餘島民約摸有2000多人,這是最早的估算數值。早期的文獻資料顯示1836年島上曾蔓延過兩次天花;其後1862年到1863年間,1500個島民被秘魯奴隸船綁架運走。1770年後,其他未經記錄的傳染病肯定被往來頻繁的歐洲人帶進來。另外,我在下面將會提到始於17世紀的人口遽減。那艘給復活節島帶來第三次天花的船隻也給馬克薩斯群島帶來相同的厄運,八分之七的人口因此死亡。因此,原先的6000至8000人在經歷了天花、綁架、傳染病和17世紀的人口遽減之後,僅有2000人存活,這真讓人難以置信。在親眼見證了復活節島上的史前集約農業之後,克勞迪奧和帕特裡夏「高」估計的15000人口數並沒有使我感到驚訝。

關於復活節島農業集約化的證據可分為幾種類型。一種是用石頭圍成一個直徑為5至8英尺、深4英尺的坑,用於堆肥以促進作物生長,也可能是蔬菜發酵的場所。還有一種類型是泰瑞瓦卡山東南坡的間歇溪床上有兩座石壩,可將水引向大面積的石台,這種調水系統與波利尼西亞灌溉芋田的系統非常相似。農業集約化的另外一個證據是島上數目眾多的石砌雞捨(當地人稱其為哈勒穆阿),大部分長達20英尺(還有一些龐然大物長達70英尺),寬10英尺,高6英尺,近地面處有一個供雞進出的小洞,雞捨外圍有石牆,以防止寶貴的雞逃走或被偷。要不是更加雄偉壯觀的石台和石像將這些大型雞捨比了下去,遊客們肯定會認為復活節島是一個石砌雞捨之島。雞捨們佔據了海岸附近絕大多數的陸地,遺留至今的史前雞捨有1233處,遠多於那些只有石基和天井,沒有石牆的史前人類房屋。

根據考古學家克裡斯·史蒂文森的研究,島民們為了提高農業產量,大量利用火山石。他們將大石頭堆起來做防風牆用以抵擋島上活動頻繁的大風,使作物不被吹乾。稍微小一些的石頭則被堆起來保護地面和低窪的田地,島民們在裡面種植香蕉或是幼苗,等那些幼苗長大後再移植出去。另外,他們還在一大片空地上放一些石頭,相互留有間隙,供作物生長。還有一些農地使用「石塊護根法」,即在地下一英尺深的土壤處埋一些石塊,這些石塊有些來自附近的岩石露頭,有些是將岩石挖掘擊碎得來。種植芋頭的窪地就是在天然的沙礫地挖掘而成。完成這些擋風石牆得花費巨大的人力,因為需要搬運百萬甚至千萬塊石頭。曾在波利尼西亞另一邊作過研究的考古學家巴裡·羅雷德,在與我一起首次造訪復活節島時感歎道:「我從沒見過其他的波利尼西亞人像復活節島民這樣處心積慮地用石塊將小芋苗圍起來以免受風害!庫克群島上的人也種植芋頭,但他們絕不會費這樣大的精力!」

那麼為什麼復活節島上的農民要費這種九牛二虎之力呢?在我少年時期的暑假曾呆過的美國東北部農場,農民們費盡苦心將石塊從田里拿走,他們要是知道有人故意將石頭放進田里肯定會大吃一驚。那麼石頭田到底有什麼好處呢?

答案與我在上文講述過的復活節島多風、乾燥和寒冷的氣候有關。石塊田地或石塊護根法是由世界上許多乾旱地區的農民分別發明出來的,比如以色列的內格夫沙漠、美國西南部的沙漠地區,秘魯的乾旱地區、中國、羅馬時期的意大利和毛利人統治時期的澳大利亞。石塊可使壓在底下的土壤保持濕潤,降低由日曬風吹引起的水分蒸發,同時還能取代不容易貯存雨水的硬土表層。另外,石塊能平衡土壤的晝夜溫差,白天吸收熱能,晚上再將熱能釋放出來。再則,還能保護土壤不被雨水侵蝕。顏色較深的石塊能夠吸收更多的太陽熱量,可以為顏色較淺的土壤增加溫度;石塊也能充當長時間釋放肥料丸(正如有些人在早餐時吃的長時間釋放維他命一樣),將所含礦物質緩慢地融入土壤中。科學家們在美國西南部曾做過一些現代農業試驗,以瞭解古代的阿納薩茲人(第四章)為何採用石塊護根法,結果發現它能給農民帶來極大的好處。護根覆蓋後的土壤濕度是以前的兩倍、降低了土壤的日間溫度、增高夜間溫度,16種作物中就有一種產量得到提高——平均是以前的四倍,而成效最大的作物產量提高了50倍之多。所以,這是一種有效的農業生產方式。

克裡斯·史蒂文森認為他的調查就是記錄復活節島石塊輔助集約化農業的擴展進程。在他看來,波利尼西亞人定居此地的頭500年裡,由於靠近淡水資源、捕魚和撿拾貝殼,農民們仍集中在離海岸數英里內的低地。他證實石塊田地最早出現在公元1300年左右,位於高海拔的內陸地區,那裡降雨比海邊充沛,但溫度較低(所以他們會用顏色較深的石塊來提高土壤溫度)。復活節島內陸的大部分地區都被改為石塊田地。有意思的是,農民們顯然並不住在內陸,因為那裡只有區區幾間平民屋、幾個小型爐灶和垃圾堆,沒有雞捨。另外就是一些四處分散的高檔房屋,顯然上層階級住在這裡管理大規模的農田(而非農民個人擁有),生產多餘的糧食供應給伺候酋長的苦力們。所有的農民則繼續呆在靠近海岸的地區,每天來回走數英里路。復活節島上從海岸到內陸一些道路多為5碼寬,兩邊有石頭做界,這可能就是農民們日常往來行走的道路。內陸的農民也有可能不需要全年勞作:他們只要在春天將芋頭等根莖作物種下去,然後等收成時再來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