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時間之書:余世存說二十四節氣 > 春 春分 君子以類族辨物 >

春 春分 君子以類族辨物

乾坤平分晝夜,卻是燕子來時。

水邊新綠野菜,陌上粲然花枝。

在哲人的觀念裡,任何一種事物還原到極點,都能還原到時間、空間這一形式上來。是以中國人將「春秋」這一時序當作時空,當作歷史,當作審判,「萬物聚散都在春秋當中」。孔子開創的寫史傳統則稱為「春秋筆法」,即人間行跡得與春秋這一時空大道相聯,違背者則被稱為不道、無道之人,時空自有新的演進形式使大道歸來,或替天行道。德國啟蒙思想家康德則認為,時空是「先天直覺形式」。因此,我們一般談論的觀念、現象都可還原到時空上去,而時空能夠相互說明。

黃道是地球環太陽旋轉之軌與天球相交的大圓,在地球人看來,那個大圓黃道是太陽一年運行的軌道,不同的季節,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不同。當太陽抵達黃道的360度,又是0度位置時,對地球來說,太陽光正好直射在地球的赤道位置。這一天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全球絕大部分地區晝夜等長,而在北極點與南極點附近,則可以觀測到「太陽整日在地平線上轉圈」的特殊現象。這以後,北半球各地晝長夜短,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北極附近開始極晝,範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結束,極夜開始,範圍漸大。這一天或這一節氣,中國人稱為「春分」。

春分日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南北半球晝夜相等。春分,古典中國人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秋同義。」「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在日壇祭太陽,是從周代起開始的大祭。清人潘榮陛在《帝京歲時紀勝》中說:「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國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十二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春分一到,雨水明顯增多,我國平均氣溫已穩定達到10℃,這是氣候學上所定義的春季溫度。

對北半球的很多人來說,春分意味著真正的春天。春山處處子規啼,亦是春心擾傷時。中國人常說的思春就發生在此時,一般以為思春是少女懷春,是少女對異性的幻想。徐鉉有詩《春分日》:「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綠野徘徊月,晴天斷續雲。燕飛猶個個,花落已紛紛。思婦高樓晚,歌聲不可聞。」所謂春分、秋分時「春女思,秋士悲」,即指春女感陽氣而思男;秋士感陰氣而悲時序,其中有一言難盡的生理、心理和「先天直覺」。歌德有詩:「青年男子誰個不善鍾情?妙齡女人誰個不善懷春?這是我們人性中的至聖至神。」上古中國甚至在春分前後對男女之情採取了極為開明開放的態度,並以之為禮。《周禮·媒氏》記載說:「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

春分前後,遼闊的大地上,岸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桃紅李白迎春黃。王安石有名詩《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春分的物候為,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即是說春分日後,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並發出閃電。如果燕子不來,說明這一年裡會發生婦女不孕的現象;如果春雷發不出響聲,說明諸侯國會失掉百姓;如果不出現閃電,說明君王沒有威嚴,「望之不似人君」。

說到元鳥,我們當知先民對春分的重視。春分雖為二十四節氣之一,卻是最早的二分之一(春分、秋分),四時之一(前二分再細劃出冬至、夏至,即春夏秋冬四季),八節之一(前四時再細劃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一個太陽回歸年為太極,太極生兩儀(二分),兩儀生四象(即四時四季),四象生八卦(即八節)。在先民缺少文字媒介、技術手段等來記憶時間的上古時代,人們對時間的劃分是以眼前最經常、最深刻的物象為依據的。我們想像一下,像馬牛羊豬狗雞一類的牲畜家禽至多可以報時,難以象徵季節;常在眼前活動的飛禽走獸們,儘管有脫毛、長毛、冬眠等季節變換,卻也難以精準對應季節;唯有感應季節變化、沿地球緯度而作季節性遷徙的鳥類可以表徵季節。在中國內地,燕子就是這樣最有代表性的候鳥。每年秋分前後,燕子飛離本地前往遙遠的南方;每年春分前後,燕子飛回北方以生兒育女、安居樂業。

燕子的背羽大都呈灰藍黑色,古時把它叫作玄鳥。玄鳥司分,也就是說,由玄鳥來定春分、秋分。有意思的是,在中國人心中,玄不僅是一種灰黑無明的顏色,更是深奧的、絞纏的一種狀態,是天地混沌未開時的一體之氣,老子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如果講創生、派生,講具體,那麼,玄屬於天,屬於北方,屬於水,屬於元。「天玄地黃」,玄而萌生黃,有天才有地,有玄才有黃。就是說,燕子穿越冬天的混沌之氣,帶來了春天的雨水。春分節氣,燕子帶來了風和日麗、春暖花開。

「燕」字從小篆起定型為廿、口、北、火四種意象的組合。廿是頭,雛燕出殼到能飛是二十天;口是身,燕子以呢喃鳴聲成為使者之身,口形也表明人們對雛燕張口等候餵食的印象極為深刻;北是翅,展開翅膀就是一個「北」字;火為尾,它春分飛回時,啣泥附炎熱,飛花入戶香,天就熱了。待秋分飛回,把熱帶走,天就涼了。

中國內地的創世時代,三皇五帝時期就有一個少昊氏以燕子作為本部的圖騰(嬴),「嬴,少昊氏之姓」。嬴字甲骨金文中正像鳥的形象。「我高祖少皞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至於中國三代的商朝與燕子的關係更為神奇,司馬遷寫道:「殷契,母曰簡狄……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更早的《詩經》則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瑤光星散為燕」,而瑤光星指北斗七星的第七星,象徵著祥瑞……可見,燕子不僅是農民的朋友,也是中國文化中美的、善的象徵。

農耕文明離不開天時,對農民來說,燕子最願意接近他們,農民也最愛護這種益鳥。詩人、哲人自然也接納了人民大眾的集體心理,而將燕子意象納入語言文化的表象中和深層中。燕子從南方飛到北方,在靠近農田(會產生蚊、蠅昆蟲)的農家繁殖,家燕則在農家屋簷下營巢。一對家燕和它們養育的幾窩雛燕據說幾個月內能夠吃掉幾十萬隻害蟲。很多農民甚至會認定,燕子不僅報春,而且帶來了全年的好運。燕子通靈,農民們篤定地認為,今年來家屋巢居的燕子就是去年的那一對;如果今年春天沒有燕子來家,農民們會想到那燕子已經雙雙作古,甚至會歎息家道有危機。有時候,燕子來了不肯落腳,低回一周又飛走了,人們就會認為家裡出了有昧良心的事,「干了缺德事情的人家,燕子不去」。

在詩人筆下,以燕子來惜春傷秋,或渲染離愁,或寄托相思,或感傷時事,意象之盛,表情之豐,非其他物類所能及。燕子報春,燕子象徵春天,生命,愛情……詩人對春分的吟詠也是詩歌史上的重要篇章。元稹有詩:「二氣莫交爭,春分雨處行。雨來看電影,雲過聽雷聲。山色連天碧,林花向日明。梁間玄鳥語,欲似解人情。」(《春分二月中》)燕子秋去春回,不忘舊巢。詩人為此感興:「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燕子歸來愁不語,舊巢無覓處。」(李好古《謁金門·花過雨》)。人們用它表達春光之美:「冥冥花正開,颺颺燕新乳。」(韋應物《長安遇馮著》)人們用它表達情感:「思為雙飛燕,啣泥巢君屋。」(《古詩十九首·東城高且長》)人們用它傾訴離情:「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慇勤憑燕翼,寄於薄情夫。」(郭紹蘭《寄夫》)人們還用它狀寫漂泊流浪之苦:「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周邦彥《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

春分節氣後,氣候溫和,雨水充沛,陽光明媚。對農民來說,燕子和春分的來臨,標誌著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此時也是早稻的播種期。一場春雨一場暖,春雨過後忙耕田。「二月驚蟄又春分,種樹施肥耕地深。」對農民來說,春分也是一個可以預測年景和天氣的節氣。「春分有雨是豐年」「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後有好天」「春分大風夏至雨」「春分南風,先雨後旱」「春分不暖,秋分不涼」……

春分之後,春管、春耕、春種進入繁忙階段,以家、族為單位的人力不足以應對春忙,故家家都會請人幫忙,並且相互幫忙。人們超越一家一族的狹隘視野,志同道合,把農活完成。這一時空最典型的意像是人們同心同力在大地上忙碌,同人於野,人們祭祀在一起,吃飯在一起,這是通達的。在大時間序列裡,春分節氣正在陰陽結構的天火卦時空。且天象與火象都向上而相同,人們把天火卦命名為同人卦,以彰顯和同、大同之意。

這一時空的狀態在後來各地的農諺中也有表達。如「春分日植樹木,是日晴,則萬物不成」「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瓜豆後插秧」「春分在前,斗米斗錢」「夜半飯牛呼婦起,明朝種樹是春分」「春分麥起身,肥水要緊跟」……可見,天火卦需要的協同精神,在我們文化中,進一步發展為同人、同仁。如一視同仁、志士同仁,等等。「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天下有火,凡在自然山川艱難跋涉者,在渺無人煙孤苦無助之際,如果看到不遠處有火光、煙火的信號,就知道有自己的同類。君子傚法這一卦象精神,明白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道理,明辨事物,求同存異,團結眾人以治理天下。還有一層意思,天火同人,人類是因為發現了天地間的火而獲得了類的感覺,植物、動物怕火,而人類需要火甚至要盜火,人類因火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這也是人類與生物界區分出來的重大標誌。正是有了火,人類自身的歷史才迎來了春天。當然,先哲的判斷可能仍建立在實證經驗上,即驚蟄過後,人們紛紛從冬天狀態走出戶外,走向田野,在春分前後,人們在大地上勞作,超越物類為果腹只顧上頓下頓的自私本能,有一年、十年甚至百年之計,有團結協作之精神,油然而生發的感覺、意識和觀念。

由此可見,春分與中國乃至人類的重要關聯。君子在此時空,當以類族辨物。確實,在北半球很多地方,春分也是年復一年的起點,如波斯新年,又叫作伊朗新年(Nowruz)即在春分。跟中國的春節一樣,他們會在春分時慶祝一周,前幾天走親訪友,互祝新年快樂。最後一天,全家出遊踏青,以避邪惡。還有土耳其、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新年,也都在春分日。人類對春分、春天的感念一言難盡,朱自清曾經寫出了少年或「少年中國」的春懷:「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