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29.8 比喻 >

29.8 比喻

無論你去聽任何一個人說任何事情,不一會兒你就會聽到類比的說法。我們用空間的概念來說時間,認為時間就像一種在不斷流逝的液體;我們用物理的概念去討論朋友間的關係,例如「瑪麗和約翰走得很近」。這種用其他領域的視角描述事物的現象太常見了,人類所有的語言都被這些奇妙的修辭手法極大地豐富和裝點了起來。

我們有時候稱這種現象為「比喻」,這是我們在各種思維領域之間傳遞思想的方式。有一些比喻看上去非常乏味,比如我們要發動或組織一件事時,會說要「採取一些步驟」。另一些比喻就神奇多了,它們會用驚人的洞察力創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意象,例如一個科學家設想一種液體是由一堆管狀物組成的,或者把一種波看成是一個不斷延展的疊加陣列。當這種設想在我們最高效的思維方式中發揮重要作用時,我們不禁要問:「什麼是比喻?」我們卻沒有察覺這種技術已經被多麼頻繁地應用在了日常思維中。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比喻呢?功能性的定義可能是最容易被認同的,例如「比喻就是能讓我們用一種思維代替另一種思維的方法」。但是當我們想要獲得一個結構上的定義時,我們發現沒有統一的答案,有的只是無止境的各種程序和策略。有些比喻很簡單,我們做一個類比時可以把很多有差異的細節剝離掉,從而使兩個不同的事物看上去很相像。但也有一些形式的比喻複雜得不能再複雜,以致最後根本沒有必要讓它們都隱匿在「比喻」的名義之下,因為實際上比喻性的思維和正常思維之間並沒有什麼界限。沒有兩個事物或兩種精神狀態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每個心理程序都必須採用這樣或那樣的方法,才能製造出二者相同的假象。因此,從某種程度上看,每個思維都是比喻。

當科學家伏特和安培發現了如何用液體的壓力和流量去表述電之後,他們就能把很多自己掌握的液體方面的知識搬到電的領域去用。好的比喻之所以非常有用,就是因為它們可以在不同的領域之間完好無損地傳遞一些通用的思維框架。這種跨領域通訊使我們能夠把所有問題「打包」輸送到另一個領域,再運用這個領域中一些已經非常完善的技能去尋求解答。但是這種「通訊」並不常見,因為絕大部分比喻所傳遞的通用思維框架,在到達另一個領域時都只能剩下一堆混亂的「碎片」。

我們怎樣才能獲得最高效、最系統、最廣泛的跨領域通訊呢?有些其實就產生在我們大腦中並行代原體相互銜接的過程中,還有一些比喻是我們自己發現的,但是絕大部分是從我們文化社會中的其他成員身上學來的。總會有人時不時地發現一些好用有效又通俗易懂的新比喻,它們最終會融入大眾文化並流傳開來。出於某種天性,我們都希望瞭解那些最精彩的比喻是如何被發現的,但這都是深埋在歷史中的陳年舊事了。那些精彩珍貴的故事可能永遠都是個謎,但我們最卓越的思想,會像我們不斷進化的基因一樣,只需要湊巧形成一次,就會在一個個頭腦中迅速傳播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