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26.12 出言有序 >

26.12 出言有序

詞語……可以在一般方面表明一個情境的定性特徵和關係特徵,其直接程度與描述此情境的個性特點一樣,甚至更加讓人滿意。實際上,正是這個原因使得語言與思維程序之間具有緊密關係。因為從適當的心理學意義上而言,思維從來不只是恢復過去某個由興趣的交會而產生的情境,而是利用過去來解決當前的難題。

——F.C.巴特萊特

每次講話都會在若干種水平上產生效果。你聽到的每個詞都會改變你的狀態,這種改變取決於你在聽前面的詞語時所建立起來的結構。這些結構中的大部分是轉瞬即逝的,只會在你重新安排某些組件並可能丟棄剩餘的其他部分之前持續一小會兒。因此,一輛汽車可能開始時還是一個句子的主題,之後在下一個句子中就僅僅成了交通工具或者只是工具,最後,整個場景可能就變成了在更大的場景中對個人特徵的修飾。在說一段話的過程中,每個水平上的細節都會被更高水平的表述網絡所吸收,這些網絡的輪廓會與組成它們的單個詞語相距越來越遠。

如果有一個簡潔、完備的理論可以解釋我們所有的語言形式就好了。可是這種理想無法實現,因為詞語僅僅是每個複雜程序的外部信號,而語言和其他所有我們稱為思維的內容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線。誠然,詞語本身之間的界線相對清晰,當它們有多重意思的時候,語法策略常常能夠幫助我們把適當的意義分配給各種終端和其他結構。這些策略包括所有的語型變化、介詞、詞序和那些指示如何把一個短語融入另一個短語的信號。我們還會把詞語融入更寬泛的表達中,它們的界限模糊性範圍很廣,從「熱狗」這類簡潔的陳詞濫調到很少與具體詞語相連的瀰散信號,這包括我們在措辭、韻律、語調,以及體裁和流暢性方面的轉變之中很難描述的細微差異。

正常情況下,我們無法意識到語法策略如何限制我們對詞語的選擇,不過對於用來引導聽眾思維的語法策略,我們倒是更有意識一些。所謂引導聽眾思維,也就是把焦點從一個主題轉向另一個主題,調節細節水平,以及前景和背景的轉換。我們學會了用「順便說一句」來改變關注的話題,用「舉個例子」來轉變為更精細的細節水平,用「但是」來調節預期或者打斷通常的意識流,或者用「不管怎樣」或「儘管」來表示打斷的過程或詳細解釋的過程已結束。

但就算所有這些加在一起,也只是語言的一小部分而已。要理解人們說的是什麼,我們還會利用大量的常識儲備,不僅僅是關於具體的詞語和當前關注的主題有何相關之處,還有如何表達和討論這些主題。每個人類社會都發展出了大量的說話方式來建構其中的故事、解釋、對話、討論以及各種論證方式。就像我們會學習語法形式來把詞語填入句子框架,我們也會儲存「情節」來組織故事,儲存人格特徵來填充人物角色,而所有的兒童都要學會這些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