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26.10 學習語言 >

26.10 學習語言

語言本身是一種關於表達的集體藝術,是對成千上萬個體直覺的總結。個體迷失在了集體的創造中,但他的個人表達在一定的彈性伸展範圍內還是留下了一些痕跡,這種彈性伸展範圍是人類精神集體成果中所固有的。

——愛德華·薩丕爾

語言中的詞語本身是貫穿文化史的一個項目結晶,這個項目包含了幾百萬人多年的努力。每個詞的每個意思都記錄了某個智能方面的發現,它們留存了下來,而其他不那麼特別的海量思想卻連名稱都沒有得到過。

每個人都會產生一些新理念,但這些理念大部分都隨著它們所有者的逝世而隕落了,除非這些理念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進入文化的詞彙中。從日益增長的詞庫中,我們每個人仍然繼承了幾千種前人發現的強大理念。不過就算我們從文化中繼承了這些理念,每個人還是一定會重新發明一些自己的理念,這也並不矛盾。我們不能只靠背定義來學習意義,我們還必須「理解」它們。使用一個詞語的每個情境一定都會給出若幹材料用於提示,這些材料已經存在於聽眾的思維中,之後聽眾自己也一定會盡力把這些成分組合起來,與其他已經學到的內容共同發揮作用。定義有時是有幫助的,但人們還是必須把本質從偶然的背景中分離出來,把結構和功能聯繫起來,並且與其他已知事物建立聯結。

一個詞語的作用只是表明其他某個人可能有一種有價值的理念,也就是建立在思維內部的某種有用的結構。每個新詞只能播下一粒種子,要想讓它成長,聽眾的思維中必須也能找到一種方式建立某種結構,而這種結構的運作方式和人們向其學習這種結構的那個思維應該很像。

在學習詞彙的同時,我們必須學會使用這些詞彙的語法策略。大部分孩子開始的時候都只會一次使用一到兩個詞語。然後,在接下來的兩三年中,他們將學會用句子說話。兒童通常需要十年的時間才能學會成年人之間的大部分對話,但我們常常看到他們在某些集中的時間段內會出現突然的進步。兒童是如何這麼快就學會這些複雜技能的?有些語言理論學家提出,兒童似乎已經準備好使用語法,因此我們的腦一定是天生就嵌入了語法機器。然而我們已經看到過,我們的視覺系統在年齡更小的時候就已經能解決許多相似的問題。而且我們也看到過,在學習玩勺子和桶的時候,兒童還必須學會其他像語言一樣的技能,用來管理他們行動的「起點」「終點」「接收者」和「交通工具」。因此,我們的腦中有很多區域甚至在我們學會說話之前就表現出重新安排代原體角色的能力。如果是這樣,也許我們不應該太關注兒童怎麼能這麼輕易地學會說話,而是應該關注為什麼當他們已經在頭腦中做了這麼多相似的事後,還需要這麼長時間來學習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