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20.1 意義模糊 >

20.1 意義模糊

我們經常發現很難「表達我們的想法」,也就是很難總結我們的思維狀態或者用語言敘述我們的理念。把這種事歸咎於語言是很誘人的,但問題比這要深得多。

思想本身就意義模糊!

人們可能會抱怨說這是不可能的。「我所想的完全就是我所想的,不可能是其他情況,而且這與我能否準確表達它沒有任何關係。」但是,「你現在正在想的」其自身本來就意義模糊。如果我們把它解釋為你所有智能組的狀態,那就會包含很多無法「表達」的內容,僅僅就是因為你的語言智能體無法理解這些內容。對於「你現在在想什麼」更恰當的解釋是,你的某些高水平智能組當前狀態的局部指征。任何智能組狀態的重要性都取決於它有可能會怎樣影響其他智能組的狀態。這表示,為了「表達」思維的當前狀態,你必須對自己的某些智能組將要做什麼能有一部分預期。當你能夠表達自己的時候,你已經不再處於之前的狀態了,這是無法避免的。你的思想從開始的時候就意義模糊,而且你從來沒有成功表達過它們,僅僅是用其他的思想代替了它們而已。

這不僅僅是詞彙的問題。問題在於我們的思維狀態通常會受到變化的支配。當物理事物的背景改變時,它們的屬性傾向於保持不變,但一個思想、理念或局部思維狀態的「意義」取決於此時哪些其他思想也處於激活狀態,還取決於最終從那些智能體之間的衝突和談判中會浮現什麼。認為在「表達」和「思考」之間存在絕對清晰的界限,這是一種錯覺,因為表達本身就是一個活動的過程,它可以通過把自己從背景中更瀰散和多變的部分中分離出來,簡化和重構思維狀態。

聽眾同樣也必須應對意義模糊的問題。「我要去找那個壞蛋算賬。」儘管「算賬」這個詞還可以表示統計和計算賬目,可你還是理解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如果詞彙本身的意義這麼模糊,那我們為什麼可以這麼清楚地理解句子呢?因為每個單獨詞彙的背景被其他詞彙以及聽眾過去的經驗銳化了。我們可以容忍詞彙意義模糊,因為我們已經有能力應對思維的模糊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