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19.6 識別器 >

19.6 識別器

當我們看到一個蘋果,我們怎麼知道這是一個蘋果?我們是怎麼認出一個朋友的?甚至我們怎麼知道看到的是一個人呢?我們如何識別事物?識別事物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確認它有特定的屬性。在多數情況下,要識別出一個蘋果,尋找紅色且是圓形且是蘋果大小的事物可能就足夠了。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一種智能體來檢測是否所有三個條件同時出現。最簡單的形式就是只要所有三種輸入信息都處於活動狀態,那麼這個智能體就被激活。

我們可以使用「且」智能體來識別很多東西,但這種理念也有嚴重的局限性。假設你試圖通過這種方式識別一把椅子,如果你堅持尋找「四條腿且有一個座位且有一個靠背」,那麼這個任務通常會失敗。你很少能同時看到椅子的全部四條腿,通常至少有一條腿在視線之外。此外,如果有人坐在椅子上,你常常根本無法看到座位。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一個識別方案是以絕對完美的證據為基礎,那麼它並不總是能起作用。一個更明智的方案不會要求椅子的每個特徵都能被看到,相反,它會在椅子出現時「權衡證據的重要性」。舉例而言,我們讓椅子智能體在看到椅子6個特徵中的5個或以上時就激活:

這種方案同樣也會犯錯。如果椅子的特徵中有很多都看不見,那也會無法識別出椅子。如果這些特徵雖然呈現出來,但是以錯誤的排列出現,智能體就會把其他物體錯認成椅子。比如椅子的所有四條腿都安在了「座位」的同一邊。實際上,僅僅確認所有要求的組件都存在,通常不足以用來識別事物,人們還要確認這些組件的維度和關係。否則我們的識別器無法區分椅子和沙發,甚至不能區分椅子和一堆木板木條。有一類荒謬的笑話就是以無法確認關係為基礎的:

什麼東西有八條腿還能飛?

——一個乘飛機旅遊的絃樂四重奏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