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18.1 機器一定要有邏輯嗎 >

18.1 機器一定要有邏輯嗎

有一些舊觀點認為如果機器可以思考,那麼它們一定是以完美的邏輯進行思考,這種論點有什麼問題嗎?人們總是說因為機器本身的性質,它們都是按照規則來工作的。人們還說它們只會做人類讓它做的事。除此之外,我們還聽說機器只能處理量的問題,因此無法應對質的問題或其他類似的問題。

這種論點大部分都是以一個錯誤為基礎的,這個錯誤就像是把智能體和智能組混為一談一樣。當我們設計並製作一個機器時,我們對於它如何工作有充分的瞭解。當我們的設計是以整齊的邏輯原則為基礎時,我們很有可能犯這樣一種錯誤,期望機器能以同樣整齊而有邏輯的方式行事。但這種想法把兩件事弄混了,一個是機器內部的「工作」原理,一個是我們期望它在外部世界中的行為方式。能夠用邏輯術語解釋機器的組件如何運作,並不會自動就能用簡單的邏輯術語解釋它後續的活動。埃德加·愛倫·坡曾經指出,某種特定的下棋「機器」其實是騙人的,因為它並不總是能贏。他認為,如果它真的是一台機器,那一定擁有完美的邏輯,因此不會犯任何錯誤!這種論點的謬誤出現在哪裡呢?很簡單,沒有什麼可以阻止我們用邏輯的語言來描述不合邏輯的推理。機器只會做它被設計來做的事,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對的。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在瞭解了思維的運作原理之後,設計出可以思考的機器。

在真實生活中,我們什麼時候會真正用到邏輯呢?我們會在想要簡化和總結我們的思想時用上它。我們用它來向其他人解釋論點,說服他們這些論點是正確的。我們還用它來重新構想我們的理念。但我們使用邏輯真的常常是為了解決問題或者「獲取」新的理念嗎?我對此表示懷疑。相反,我們都是在通過其他方式建構或發現了解決方案或新理念之後,才會用邏輯術語來總結論點和結論。只有那時,我們才會用語言和其他類型的正式推理來「進行清理」,把重要的部分從千頭萬緒的思維和理念中分離出來,這些思維和理念正是那些重要部分的起源。

想理解為什麼邏輯一定是事後生成的,我們來回想一下利用生成與測試的方法來解決問題的理念。在解決任何問題的過程中,邏輯都只是推理中的一個碎片,它可以作為一種檢驗方法來防止我們得出無效的結論,但它不能告訴我們應該生成哪些理念,或者應該使用哪些程序和記憶。邏輯無法解釋我們是如何思考的,就像語法無法解釋我們是怎麼說話的,這兩種標準都只能告訴我們已經生成的句子是否恰當,但不能告訴我們要生成哪些句子。如果沒有知識和意圖之間的緊密聯繫,邏輯只會導致瘋狂,而不會產生智能。一個沒有目標的邏輯系統僅僅會產生無數無意義的事實,就像下面這些:

A表示A。

P或者不是P。

A表示A或者A或者A。

如果4是5,那麼豬可以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