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16.3 思維原型專家 >

16.3 思維原型專家

假設你要做一個人造的動物。首先,你要列出想要這個動物做的事。然後,你會讓工程師找到一種方式來滿足每種需要。

這幅圖畫為若干個「基本需求」各自描繪了一個獨立智能組,我們把它們稱為「原型專家」。每個智能組都擁有獨立的迷你思維來完成它的工作,而且都配備了特殊的傳感器和效應器,用來滿足特殊的需求。舉例而言,「口渴」的原型專家可能有這樣一套組件:

用這種方式製作動物有時不太切合實際。帶著這麼多的獨立專家,我們最後就會需要十幾套不同的頭、手和腳。要攜帶和餵養這麼多器官不僅會增加成本,而且它們之間會互相阻礙!儘管存在這種不便,但有些動物確實是以這種方式生存的,它們可以同時做許多事。從遺傳學上來說,社會化的螞蟻和蜜蜂群體實際上就是有很多身體的個體,它們的不同器官可以自由走動。但大部分動物的構造都很經濟,它們的眾多原型專家在與外界互動時共用同一套器官。

還有一種節約的方式就是讓原型專家們共享學到的內容。無論你是尋求溫暖、安全、營養還是陪伴,最終都必須識別出這些東西並採取行動獲得它們。所以儘管它們最初的目標不同,但所有這些不同的原型專家最終都會需要解決同樣類型的「子問題」,比如找到繞過障礙物的方法以及決定如何保存有限的資源。在試圖解決越來越複雜的問題時,不論我們已經知道了什麼特別的技術,它們都會變得越來越不足,於是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就變得更重要了。最後,我們在實現那些具有雄心的目標時所需的大部分技能都可以共享,並用來實現其他的目標。

狗跑起來的時候,是它讓腿移動。

海膽跑起來的時候,是腿移動它。

——雅各布·馮·於克斯屈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