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15.9 干擾與恢復 >

15.9 干擾與恢復

想像一下你計劃去旅行。你開始思考要怎麼打包行李箱並啟動一些解決空間問題的智能組,我們把它叫作「打包者」,它會去看怎麼把較大的東西放進去。然後你打斷自己去思考怎麼把小一些的東西放進去,比如怎麼把你的首飾裝在小盒子裡。現在「打包者」不得不重新投入一個新的、不同的盒子打包的問題。當一個智能組向另一個智能組求助時,想對正在發生的事保持記錄已經很困難了。在另一項工作完成前,第一個智能組必須對之前正在做的事有一些臨時的記錄。在「打包者」的例子中問題更糟糕,因為在打包小盒子的時候它干擾的是自己。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當第二項打包工作完成,我們要回到第一項工作時,不能回到最開始的位置,否則就陷入了無限的循環。相反,我們必須回到受到干擾時所離開的位置,這意味著系統需要對之前在做什麼有一些記錄。這和我們在很久以前提到的「尋找」和「看見」需要在同時做一些不同的工作所面臨的問題完全一樣。

為什麼我們受到干擾時常常感到混亂?因為那種時刻我們必須同時給幾個程序佔位。為了保持事情的條理,我們的記憶控制機需要一些複雜的技能。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我們並不知道普通的思維是這樣複雜。如果有人問:「你的思維剛才在做什麼?」你可能會這樣說:

「我在想打包行李箱的事,而且我正在想雨傘是不是放得下。我記得之前旅行的時候,也是這個箱子,我把相機都放進去了。我正在腦子裡比較雨傘和三腳架哪個更長。」

這可能是對剛才我們正在思考的事的正確描述,但它幾乎沒有說出我們的思維到底是怎麼運作的。要理解思維的運作方式,我們真的需要關於這些程序本身的描述:

「『打包者』是我的一個空間排列智能組。一小段時間之前,我激活了『打包者』內部的兩個微型記憶單元,同時也激活了『打包者』的記憶控制腳本。這個腳本程序把那兩個微型記憶單元中的信息作為線索,用來從與『打包者』有情感聯結的長時記憶系統中取回特定的狀態。接下來,控制『打包者』記憶系統的腳本請求特定的高水平計劃智能組記錄『打包者』當下的大部分狀態。然後它會交換兩個活動著的微型記憶單元的內容,再利用其他線索從長時記憶中取回第二個腳本,這樣就消除了當前的這個副本。第二個腳本的最後一步使得另一個微型記憶系統恢復了『打包者』之前的狀態,這樣最初的那個腳本又可以繼續完成它被打斷了的工作。然後……」

但從來沒有人會這麼說。這些程序與那些我們用來操控涉及語言和意識的短時記憶的程序相差的水平太遠。如果不能進一步瞭解記憶機器的解剖結構,我們想用這種方式思考也不行。就算我們可以表述那些高水平的程序,我們的記憶控制系統也很有可能在嘗試同時解決難題並記錄全過程的時候發生過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