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15.3 記憶 >

15.3 記憶

思維要想思考,必須歪曲思維狀態的碎片。假設你想要重新佈置一個房間的傢俱。你的注意力不停地轉換,從一個角落轉移到另一個角落,又轉到房間的中央,然後也許會轉到光線如何打到架子上的一個物品上。不同的理念和映像互相干擾著。此刻你的整個思維好像都聚焦於某個小細節上,下一刻又在仔細思考起初為什麼會考慮這個房間,然後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正在比較兩種不同的佈置效果:「如果沙發放在那裡,客人就有地方聊天了。但還是不要了,那樣會擋路,客人們都進不來了。」

我們的各種智能組是如何記錄想像中的場景變化的呢?那些不同的版本在離開思維之後又去了哪裡呢?我們又要怎麼把它們弄回來呢?它們一定是作為記憶被儲存了起來,但這是什麼意思呢?可能會讓有些讀者感到驚訝的是,記憶生成時頭腦中到底發生了什麼,生物學家們仍然沒有建立起很好的理論。不過心理學家一致認為至少存在兩種機制。我們似乎有可以持續幾天、幾年甚至終生的「長時記憶」,也有只持續幾秒或幾分鐘的「短時記憶」。在接下來的幾部分中,我們會主要談論如何使用這些關於最近思維的瞬間痕跡。舉例而言,每當解決問題遇到困境時,我們需要能夠回溯、調整自己的策略,然後重新嘗試。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有那些短時記憶,這樣才不會重複同樣的錯誤。

我們記得多少呢?有時我們讓自己都感到驚訝,因為會記得一些我們都不知道自己知道的事。這能說明我們記得所有事嗎?有些古老的心理學認為是這樣的,而且關於有些人有令人難以置信的能力也有很多傳說。舉例而言,我們常常聽說有的人有「照相機記憶能力」,讓他們可以很快記住一張複雜圖片中的微小細節,或是在幾秒鐘內記住一頁文本。到目前為止我可以說,所有這些故事都是未經證實的神話,只有專業的魔術師或是江湖騙子才會進行這種表演。

無論如何,我懷疑對於某個特定的經歷,我們從來沒有真的記住很多東西。相反,我們的各種智能組會在無意識中有選擇地決定,只把特定的狀態轉化為長時記憶,可能是因為它們被歸類為在其他方面有用、危險、不常見或很重要。如果只是簡單地儲存著大量沒有分類的記憶,對我們來說是沒什麼用的,因為每次需要這些記憶時,我們得在所有內容中搜索。它們如果同時湧向我們的智能組也不會有什麼用。相反,我們每個人必須發展出高產而有效的方式來組織自己的記憶,但我們無法意識到這是怎麼做到的。是什麼阻礙了我們瞭解這些事呢?在接下來的幾部分中,我們會勾勒出一些理論來解釋記憶系統是如何運作的,以及為什麼我們不能通過直接檢查自己的思維來瞭解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