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11.9 啞鈴理論 >

11.9 啞鈴理論

外行人和科學家裡都有一部分人對這種左右兩半理論很癡迷,這不是什麼新鮮事。它是我們如何獲得各種各樣成對詞彙的徵兆,這些詞彙把世界的某些方面劃分成了相反的兩極。

這類劃分都是有缺陷的,但它們常常為我們提供有用的思維方式。在起步階段把事物一分為二是有好處的,但人們應該盡量去發現至少第三種備選項。如果做不到,人們也應該懷疑根本不是兩個理念,而是只有一個,再加上一些相反的形式而已。這種二分的形式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它們之中有很多部分都很相似,這會讓我們做出錯誤的類比。看看下面這些成對的事物,每對都是把自我一分為二,讓每個人都認為它們之間有一些共同之處。

左邊的那些條目被認為是中立客觀而機械的,只會出現在頭腦中。我們認為「思維」和它的附屬物都很精確,但刻板而麻木。右邊的那些條目被認為是心靈的事物,它們有活力、溫暖而獨特。我們傾向於相信「感受」對於那些最重要的事來說具有更好的判斷力;冷靜的「理性」本身似乎太過客觀,太沒心肝了;「情緒」與心的關係更近,但當它變得非常強大,完全壓倒理性時,也會變得很不可靠。

這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比喻啊!如果不包含一點兒真理在內,它的效果怎麼會這麼好呢?但等一下:只要出現一個簡單的、似乎能解釋很多事情的理念時,我們就必須懷疑其中有詐。在我們相信啞鈴理論之前,有必要盡量去搞清楚它們那奇怪的吸引力,以防自己被騙。就像華茲華斯所說:

……利用一些虛假的次級力量,

軟弱的我們製造了差異,然後

認為我們微弱的邊界是

我們所知覺到的事物,而不是我們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