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心智社會:從細胞到人工智能,人類思維的優雅解讀 > 6.13 自我知識很危險 >

6.13 自我知識很危險

更全面地「瞭解自我」似乎預示著某種強大而美好的前景,但這種快樂的思想背後其實隱藏著謬誤。思維如果想自我改變,瞭解自己的運行原理無疑是有幫助的。但這種知識也有可能輕易地毀掉自我,比如我們把笨拙的思維手指伸進精密的思維機器中去。我們的頭腦會強迫我們去玩思維捉迷藏的遊戲,是否也是因為這一點呢?

看看我們多傾向於去做冒險改變自我的實驗,多麼難以自拔地被毒品、冥想、音樂甚至談話所吸引——這些都是強大的成癮事物,可以改變我們的人格。只要承諾可以超越正常愉悅和獎勵,人人都會為之著迷。

在普通的生活中,愉悅系統的制衡有助於我們的學習,從而讓我們行為得體。舉例而言,為什麼就算一件事在開始時很有意思,但如果不斷重複,我們還是會感到無聊?這似乎是我們愉悅系統的屬性之一:如果沒有足夠的多樣性,它們就傾向於感到厭膩。每台學習機器都必須有這樣的保護機制,否則它們可能會陷入無盡的重複之中。我們很幸運,擁有這樣的機制可以防止我們浪費太多時間,而且也很幸運,因為我們很難壓抑這種機制。

如果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控制愉悅系統,就無須完成任何成就,只要不斷製造成功的愉悅感就可以。那之後就什麼都做不成了。

是什麼防止了這種干擾呢?我們的思維存在許多自我約束。舉例而言,我們很難確定思維中正在發生什麼。稍後,在談論嬰兒發展的時候我們就會看到,就算我們內在的眼睛可以看到內部正在發生什麼,要想改變那些我們最想改變的智能體,也就是嬰兒時期幫助我們形成持久理想自我的那些智能體,也是特別困難的。

這些智能體很難改變,是因為它們有著獨特的進化起源。許多其他思維智能體的長期穩定性取決於我們對於自己應該是什麼樣子的看法變化有多慢。如果我們的冒險衝動可以隨意擺弄人格形成的基礎,隨機情況下,我們之中能倖存下來的人不多。這樣做為什麼不好呢?因為一個普通的「思維改變」如果導致了不好的結果是可以逆轉的,但如果你改變了自己的理想自我,那就沒有什麼轉圜的餘地了。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理論認為每個人的成長都受到一些無意識需求的控制,這些需求包括取悅、安撫、反抗或終結父母的權威形象。然而,如果我們承認這些形象的影響力,可能會覺得它們太幼稚或者太沒價值因此無法容忍,並且試圖尋找一些更好的東西來代替它們。但是一旦放棄了所有這些與本能和社會之間的聯繫,之後我們用什麼來代替呢?自創的目標可能更加反覆無常,而最終我們每個人可能都只會淪為這些目標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