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 > 第九十五章 無奈民意 >

第九十五章 無奈民意

最近發生了一連串的事件,杭州撞人,巴東烈女,每天上網看到這些消息心情極其惡劣。我一再告誡自己中國很複雜一定要用理性去思考問題,但是面對這些事情怎麼保持理性?最近聽說了一句很有感情的話,說奧斯威辛之後寫詩是野蠻的。聽說了這些事情之後還「理性」,也是野蠻的罷!

今天我就非理性一把,不談大局,不談主流,就談這些民意事件。從當初哈爾濱寶馬撞人案到現在,所有這些民意事件存在一個一般規律:

第一,引起廣泛民憤的事件往往是「官民衝突」,或者說是權貴與普通百姓的衝突。這些事件之所以成為導火索,根本原因在於相當多的老百姓不信任政府,尤其是基層地方政府。很多人說美國也有腐敗,但美國的腐敗主要在高層,而中國的腐敗更多的表現在直接跟老百姓打交道的基層。老江當年16大報告說「旗幟就是形象」,其實基層才是形象。這些民意事件說明,執政黨的形象是不行的。

第二,事件發生之初,一定是首先向有利於當事人中的權貴一方發展。這是基層官員集團的本能。把誰放到那樣的位置上去,他也必然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反過來說沒有這種本能的人也到不了那個位置。這是體制的悲哀。

第三,民意一旦介入,事情將向對當事人中的弱勢一方有利的方向發展。弱勢一方,也是受害的一方,最可以期待的民意好處是得到一筆可觀的金錢賠償。

第四,弱勢受害者拿到賠償之後,會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當初哈爾濱寶馬撞人案,肇事一方給了受害者家庭一筆錢之後,受害者的女兒接受記者採訪,說我們兩家現在已經成了朋友。我當初看到這個報道時候非常氣憤:跟撞死你媽的人交朋友?事情發展到這個階段,很多網友都會有一種被人出賣或者當槍使的感覺。我們考慮的是社會正義的理想,而受害者家庭想要的僅僅是現實的生活。

第五,案子的調查審判一定會比較慢。最終判決結果什麼時候出來呢?一直等到「民意」對這個案子不感興趣了再出來。事實證明等不了多少時間,通常一兩個月之後,80%的網友甚至都懶的打聽最後結果了。

第六,最終判決結果一般不會因為「曾經有過」「民意」,而從嚴從重。

第七,最後,官僚體制基本不受影響。

這就是現實。每一次民意事件出現,我們都希望中央政府能夠快速果斷地解決問題,最好是胡溫親自出馬,到現場發表激情演說,然後痛下狠手整頓吏治,甚至是政治體制改革。可能麼?根本不可能。這些民意事件告訴我們的一個中國現實是中國體系根本就不是一個強人指哪就能打哪的體系。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辦法很有限。

當初,有一普通教師給毛澤東寫信,說地方官搶佔了本來屬於她兒子的大學名額。毛澤東對地方官沒有任何辦法,只能給她寄去了一筆錢和一封道歉信。如果有恩有威的毛澤東都做不到,現在又有誰能做到?

那麼乾脆就放開,直接依靠民意,讓老百姓起來去官僚集團干,行不行呢?實際上中國早就做過兩次大的實驗,一次是1957之前,一次是1966之後,結果都是實驗失敗。1989之前又做過一次小的實驗,結果是大實驗大失敗,小實驗小失敗。過去20年之內什麼實驗都不做了,反而沒有失敗。已知這些實驗結果,你還想繼續實驗麼?

中國的未來會怎樣?大致有三種理論。

一個是「火藥桶理論」。這個理論說中國就是一個隨時可能爆炸的火藥桶。我認為這個理論很可能是錯誤的,因為這麼多年了也沒爆炸。

一個更恰當的理論是「沙堆理論」。也就是說,這些民意事件就好比是往一堆沙子上一粒一粒地放沙粒。雖然沒有人能夠預測沙堆什麼時候塌陷,但每一個新的沙粒都使沙堆變得更不穩定,所以塌陷只是時間問題。我相信很多人都會贊同這個理論,有的人更是盼望著沙子能夠落得更快更多一些,以便讓沙堆更早塌陷。但我認為這個理論也是錯的。這個理論的最大錯誤在於它假設沙堆本身不會移動和變形。

我認為最適合描寫中國的模型應該是「自行車理論」。自行車如果不動,就會倒下,但一旦動起來就是穩定的。中國之所以沒有崩潰,是因為中國每天都在變化。

我相信這個官僚體制早晚也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