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 > 第九十章 成年人的思想還能進步麼? >

第九十章 成年人的思想還能進步麼?

本文談談成年人思想的進步。

在我們上小學上中學的時候,不管學校的教育多麼糟糕,我們的思想都在不停的進步。這表現在如果我們回首一年以前的自己的某些想法,做的某些事,會覺得那時候自己很傻。考察自己的進步的一個更客觀的指標大概是「刮目相看指數」。別人如果一年沒看到我們,再看的時候,第一反應往往是「你都長這麼大了」。如果三年沒看到再看,可能都不認識了。

但是成年以後,一個很可能的趨勢是人的進步速度一般會越來越慢,以至於停止進步,甚至倒退。他們思想最牛B的時代是他們的年輕時代。中年以後他們就無法接受任何新的思想,以至於最後連自己的孩子都搞不定。

比如說歌手鄭智化在過去十多年內就沒有任何進步。我上中學的時候很喜歡鄭智化,他的歌曲對我來說不僅僅是娛樂,而簡直是一種教育。這麼多年來我的思想進步了許多,可是最近鄭智化在北京開演唱會,唱的還是當年那些老歌。偉大的鄭智化,他為什麼沒有像翁美玲等美女那樣在人生最偉大的年齡上死去,何必讓人間見白頭?

余秋雨的思想在過去這麼多年內很可能還退步了。我最初知道他是上初中時看《讀者文摘》上他的文章,高中以後我就再也不看《讀者》,可是他現在連那種文章都寫不出來。

最有意思的一點是,並非所有人都會在中年停止進步。比如趙本山就一直都在不停的進步:

- 最初趙本山是一個二人轉演員。對於絕大多數二人轉演員來說,上一次電視可能就是他們人生的頂峰;

- 然後趙本山變成了一個小品演員。對於黃宏這樣的小品演員來說,走紅全國就是他們人生的頂峰;

- 但趙本山繼續進步,演了很多電視劇和電影,而且收視成績相當好。對於馮鞏這樣的演員來說,又能上舞台又能演電視劇又能演電影就是他能力的極限;

- 但趙本山仍然在進步,他不但演電視劇,而且自己當導演,而且很成功;能演能導,這是一個「藝術家」的極限麼?

- 但趙本山證明他不僅僅是個藝術家,他還是個實業家:他辦影視基地等「產業」,他甚至試圖買下一隻足球隊拯救中國足球;對郝海東來說,既能當好運動員有能當好商人就實現他的人生藍圖;

- 就在我猜想趙本山還能怎麼進步的時候,他又推出了一大幫學生,證明自己甚至還是個好老師。

作為一個東北人,我熱愛趙本山老師的所有節目,並且鄙視那些說這些節目粗俗的人。但我最佩服他的一點是他能夠不停的進步。可能很多人會諷刺說他只不過是個愛折騰的貪婪的人,可是別人怎麼就做不到呢?今天的趙本山一定可以讓十年以前的他刮目相看。趙本山的例子顯然說明年齡等生理因素不見得是阻礙我們思想進步的原因。

從事腦力勞動的人通常都能夠在中年以後繼續進步。比如王朔就能在成名之後還進步。可能很多人不喜歡王朔的進步,但他進步了。然而「腦力勞動」這個標準似乎也不準確,比如金庸過去幾十年內就可以說沒有任何進步,就連劍橋大學也無法使他進步。

我認為阻礙人進步的因素有兩個。

第一個是早期的輝煌會把人的思想留住。有些人曾經在比如說大學時代是一個很優秀的學生,進入社會之後一旦受到挫折,他的思想就會永遠用來回憶大學時光。梁啟超說,「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將來」。一個人一旦開始回憶,他基本上就會停止進步。

第二個因素更普遍,需要詳細說說。心理學認為人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可以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comfort zone) ,學習區(learning zone),和恐慌區(panic zone)。

比如說我們看一本書,如果這本書所說的內容都是我們所熟悉的,完全符合我們已有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這本書就在我們的舒適區內。

但如果這本書說的內容與我們原有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不符,但是我們思考之後仍然能夠理解接受,那麼這本書就在我們的學習區內。

如果這本書我們根本就理解不,那麼就是在恐慌區。

心理學研究說,只有在「學習區」內做事,人才會進步。絕大多數人工作以後幹的事情都是他的舒適區內的某種意義上的重複勞動,這怎麼能進步呢?

金庸小說和各種消遣讀物都在舒適區。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很多三十多歲的人仍然一天到晚談金庸。其實這些東西都應該在大學畢業以前看完就沒必要再提。三十以後還整天談金庸的人,可能四十歲以後唯一的談資就是他們的孩子。

現代社會分工的一個特點是盡量把人往他自己的舒適區裡分。你想幹有挑戰的工作,你老闆卻只想給你你勝任的工作。所有人都想永遠挑戰自我,但實際生活中人們主要的時間都在做一些駕輕就熟的事情。

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人獲得挑戰自我的機會會越來越少。這往往並不是年齡歧視,而更多的是市場合理調配的必然結果。只有那些有特殊機遇的人才能不斷嘗試新的生活。

所以我們又能怎麼辦?辦法無非就是盡量呆在自己的「學習區」裡,並且隨時對「舒適區」保持警覺。

可能很多人會說趙本山活的那麼累有什麼可值得學習的?但我說的進步是思想上的。一個人的進步不見得非得從演員變商人。那些最牛B 的科學家一生都是科學家,但他們一生都在不斷的進步。他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不是定死的,而是活的,不停地演化。

相比之下,倒是有很多年輕人,他們的腦漿已經從液體變成固體,只接受符合他們原有觀念的東西。你跟他們說你落伍了,他們會說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已經成熟地形成。這可是連老頭子都不敢說的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