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 > 第六十八章 搶銀行水平的演講 >

第六十八章 搶銀行水平的演講

我有一段時間喜歡聽《百家講壇》,以至於凡是相關的新聞都要看看。我發現很有意思的一點,是很多主講人事後感慨錄製一期節目實在太累了。講稿必須反覆修改以適應電視的特點,比如說層層設置懸念,動作,表情,跟動畫的配合等等。像這樣如同工具般被導演擺弄,那麼學者的個人能力和風格何在呢?一個真正有學問的人,難道不應該隨時隨地地出口成章麼?

如果有人不適應百家講壇的製作方法,說明他沒搶過銀行。

早期搶銀行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一般在天黑以後進行,趁著夜色用炸藥或者硝化甘油(有可能把錢燒著)炸開金庫拿錢走人。從 1920 年左右開始,美國的銀行業發生了技術進步:普遍安裝了報警系統和水泥加固的防炸金庫。一時之間黑幫沒什麼辦法,但很快搶銀行也技術升級了。

新的劫匪改在白天搶銀行,劫匪們鐘錶般的專業精神連警察都佩服。這個技術進步歸功於外號「男爵」的 Herman Lamm。Lamm 是德國人,曾在普魯士陸軍服役,被開除後移民美國。1917年在猶他監獄內服刑的時候,他想出了一套搶銀行的新思維:使用軍事原則。他認為搶銀行不是槍和膽量的問題,而是技術問題。他發明的這套系統後來被稱之為 「Baron Lamm Technique」:

– 提前幾周的準備;

– 首創 「casing」: 去銀行踩點,畫圖,甚至假裝記者去瞭解內部運行;

– 給每個人分工:誰放哨,誰在大廳,誰幹金庫,誰開車;

– 事先用倉庫演習;

– 嚴格執行時間,規定的時間一到不管拿沒拿到錢都必須離開;

– 偵查確定不同天氣情況下的逃跑路線,並計算時間;

– 在車的儀表盤上粘貼精確到十分之一英里的地圖;

Lamm 把搶銀行變成了藝術。從1919 到 1930年,Lamm 集團在全國範圍內搶了數十萬美元。其中1922年在Denver 的聯邦造幣廠90秒鐘內搶走20萬美元一役,可能以單位時間搶錢最多而永載史冊。這是一套極其成功的,一直到今天還在使用的系統。

這套暴力美學的精髓,是事先不厭其煩的準備工作。所有可能性都要考慮到,一切意外都有預案。最專業的高手從不指望臨場發揮,隨機應變是外人看見的一種錯覺。

我看最新一期 Physics Today(2009年11月),其中一篇文章講狄拉克,提到他的理論物理啟蒙老師。狄拉克上大學的時候,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開始成為流行話題。真正把相對論講得如此之好,以至於讓狄拉克決心自己非干理論物理不可的,是他在大學的哲學老師 Charlie Broad. 此人講科學思想課真是精益求精。他事先做細緻準備,把在課堂上要說的每一句話都寫在筆記本上,然後讀兩遍 — 除了穿插其中的笑話以外 — 笑話讀三遍。

不知道有多少老師會用這種搶銀行的精神備課。我聽說單田芳錄製評書,一個早上錄兩集,我估計他沒有時間把每句話都寫下來。

但有人是這麼做的。據說美國最厲害的脫口秀演員,可以連續四小時不重樣地講笑話,而且其節目中包袱的密集程度遠遠高於任何一段中國相聲。曾經有報道說,在這樣看似隨意表演的背後,是每天反覆的刻苦排練。

我想起來寫這篇文章,是因為我自己很不擅長演講。我聽物理報告,發現美國人作報告的水平普遍高於其他國家的人。這不僅僅是英語的問題,而是美國人對演講極其重視。我曾經看到有的書裡說,作報告不但要反覆練,而且要用攝像機錄下來自己看,來找到毛病。我聽報告,有的非英語國家的人有個很有意思的習慣:對每一張新幻燈片的解說都以「So …」 開頭。其實如果他聽過哪怕一次自己的報告,都肯定能改掉這個習慣。這種反覆的準備練習是值得的。

政客對演講水平的需求顯然遠遠高於物理學家。奧巴馬這次訪華,網上評論說一大發現,就是他的即興講話水平並不怎麼樣。實際上從當初競選成功媒體的報道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奧巴馬在準備演講這一點上有多麼用功。

相比之下,中國官員一般都不重視演講。我們看到一旦不能照稿念的時候,有些官員說話的語速就會非常非常地慢 — 很可能因為他們怕說錯話。也就是說,在一次考察實現早就安排好了的情況下,官員們仍然沒有對到時候說什麼做過充分的準備。

但王岐山很擅長演講。幾個月以前王岐山訪美,最後的晚宴中,他發表了一次脫稿演講,《中美關係應順應歷史潮流》。這篇演講看似很「即興」,實際上肯定是下了功夫的。從在座的人開始講,說到老師,說到自己的老師的學說,引出歷史潮流,然後回到中美關係,環環相扣,順帶還給蓋特納當把叔叔。聽眾的感覺就好像聽了個故事。而故事的最重要作用是把聽眾繞進演講者預設的邏輯中去,使其最終不自覺地被說服。一個沒意思的演講只填滿半小時的時間,而這樣一篇有意思的演講就如同狄拉克老師的科學哲學課,可能會對聽眾中的某些人起到相當深遠的影響。

最後有必要介紹一下搶銀行故事的結局。Lamm 是怎麼死的呢? 1930 年,他在印第安納州 Clinton 鎮搶完一家銀行撤離時,車胎爆了。對這樣的小意外,Lamm 顯然早有預案。他和其他三人很快搶了一輛車,但這輛車很特殊上面有個限速裝置時速不能超過35英里。於是他們又搶了一輛車,但這輛車的水箱漏了。他們又搶了一輛,但這輛只剩下一加侖汽油。最後在警察追車過程兩人投降,Lamm 和司機被擊斃。所以準備得最完美的計劃也可能有失敗。

搶銀行的故事來自 The Talent Code 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