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斯坦福極簡經濟學:如何果斷地權衡利益得失 > 26 政府的錢是怎麼花的? >

26 政府的錢是怎麼花的?

財政政策和預算赤字:財政政策是用來概括政府的租稅與支出政策的一個專有名詞。

儘管現實世界的經濟有短期波動與長期發展,宏觀經濟政策仍試圖將經濟導上正軌,達成四個主要的總體經濟目標: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物價穩定以及國際收支平衡。本章的討論重點將轉到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工具上。本章和後面兩章將探討財政政策,也就是政府的租稅與支出政策如何影響宏觀經濟。隨後的章節將轉向貨幣政策,也就是中央銀行如何影響國家的利率和貸款金額。

要瞭解財政政策的潛在力量,首先要知道政府預算有多龐大。以美國為例,最近幾十年,聯邦政府的支出占美國GDP的20%,而美國的GDP約佔全球GDP的1/4。因此,美國政府的年度預算是全球GDP的5%。政府的支出占該國GDP的1/3、1/2甚至更高比例,在全世界都很普遍。因此,政府的龐大支出是值得關注的。

財政政策(fiscal policy),是經濟學家用來概括政府的租稅與支出政策的專有名詞。雖然政府預算每年略有不同,但有些長期模式是可判讀的。

錢花到哪裡去了?

從支出面來看,美國聯邦政府年度支出的主要類別是國防、養老、醫療(尤其是醫療照顧與醫療補助)以及借款利息,這些項目約占總支出的2/3。以2009年為例,聯邦政府支出的18.8%是國防支出,19.4%是養老支出,21.7%是醫療支出,5.3%是利息支出,剩下大約35%涵蓋預算裡的其他項目。「其他項目」則包括農業、濟貧計劃、聯邦政府員工退休福利、國際支出、太空科學、能源、自然資源、商業、住宅、社區發展、運輸、教育培訓、退伍軍人福利、執法、政府運作費用(例如薪水與計算機)。

國防支出占美國GDP的比重略降,從20世紀50年代的10%下降到60年代的7%以及70年代的5%。到了80年代中期,比重微升,約占GDP的6.5%,在80年代後期與90年代穩定下降,2000年達到GDP的3%。然而,在21世紀最初10年,國防支出占GDP的比重回升到5%,社保退休金和醫保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逐年穩定增加。

在關於美國聯邦政府支出的激辯中,某些項目的金額在聯邦政府看來是小事。例如贊助國家藝術基金會,該機構的預算約為1.6億美元,相較於2009年聯邦政府總預算3.5萬億美元,這筆錢微不足道。很多人認為對外援助是政府支出中的一筆巨款,但它實際上還不到聯邦政府預算的1%。相反,國防支出相當龐大,從「9·11」恐怖襲擊事件以來一直在增長。聯邦政府預算裡最大的一部分是針對老年人的,包括社保退休金、醫保與聯邦政府員工退休福利,幾乎占預算的一半。這種分佈形態,有助於我們瞭解為什麼聯邦政府預算很難削減。削減國防支出、社保退休金及醫保都是不得人心的選擇,但它們是大宗預算,而其他項目都不夠大,就算削減也不足以產生很大差異。

美國整體的聯邦政府支出歷年來呈什麼趨勢?首先,聯邦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幾十年來沒有任何增加。回溯到20世紀60年代初期,聯邦政府支出介於GDP的19%~22%之間,比80年代裡根總統擴充軍備時期的比重還高一些。90年代初期,政府支出約占GDP的21%~22%。在克林頓總統任內,比重稍微下降,2000年小布什入主白宮時,處於正常範圍的低點。在小布什的第一屆總統任期結束後,聯邦政府支出回到長期範圍(19%~22%)的中間地帶。在2007~2009年的經濟衰退期間,聯邦政府支出的上漲超出歷史範圍,在2009年與2010年約占GDP的25%。但這兩年的高支出是在特殊的經濟情況下發生的,並未造成一種長期趨勢(至少目前沒有跡象)。

總之,很多人認為美國聯邦政府支出數十年來不斷失控飆漲,其實這不是事實。從占GDP的比重來看,美國聯邦政府的支出在過去50年來差不多是一樣的。

至於租稅方面,聯邦政府稅收的主要類別是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薪資稅(用於社保退休金與醫保)、消費稅(來自汽油和煙酒),這些項目占總稅收的95%。以2009年為例,聯邦政府稅收有43.5%是來自個人所得稅,6.6%是企業所得稅,42.3%是用於社保退休金與醫保的薪資稅,3%是消費稅,1%是遺產稅與贈與稅,剩下的則由較小的稅目組成,例如關稅與雜費。

個人所得稅是美國政府稅收的最大部分,但仍不到總收入的一半。用於社保退休金與醫保的薪資稅,幾乎和個人所得稅一樣大。事實上,由於高收入者支付的個人所得稅較多,而每個有工作的人都要支付社保退休金與醫保的稅,所以,有超過一半的美國家庭在薪資稅上的支出超過他們在所得稅上的支出。

再來看看政治上有爭議的某些稅,例如遺產稅,它占美國聯邦政府稅收的比重並不高。削減遺產稅是不是個好主意見仁見智,但都不致大幅改變整體的預算情況。就像聯邦政府支出一樣,美國聯邦政府稅收占GDP的比重在過去幾十年也沒有任何上升的趨勢。從1960年開始,聯邦政府稅收通常占GDP的17%~19%。這個比重在60年代略為降低,然後在70年代、80年代與90年代初期都相當穩定。90年代後期到2000年,聯邦政府稅收悄悄爬升到GDP的20.9%,這是194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從歷史資料來看,當時的聯邦政府稅收比重非常高,因此,在2000年總統大選時,小布什與戈爾都主張減稅,並不讓人感到意外。到了2006年與2007年,聯邦政府稅收占GDP的比重比18%高一點,相當接近歷史平均值。2007~2009年的經濟衰退使稅收減少,2009年與2010年跌到15%左右。

在我們把支出面與稅收面放在一起看之前,先澄清兩個問題。首先,論者主張把社保退休金從聯邦政府預算中抽離,畢竟它是用信託基金與個別的稅收來經營的,但這不會改變社保退休金涉及法律強制課稅以及國會決定支出的事實。你不能只是把這筆大約7000億美元的稅花掉,然後說:「這筆錢不是在我左邊的口袋,而是在我右邊的口袋,所以它對其他事情沒有影響。」社保退休金與醫保必須納入聯邦政府實際上所做的事情中。

其次,我們要花一點時間來探討各州與各地的預算問題。如果把州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預算合起來,大約是GDP的13%~14%,而聯邦政府支出是GDP的20%。美國聯邦政府、州政府與地方政府加起來的總支出占GDP的1/3左右。然而,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的優先次序,與聯邦政府支出是不一樣的,尤其是在教育、刑事司法與基礎建設方面。例如,州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教育支出明顯大於聯邦政府的國防預算,也明顯大於社保退休金的支出。我們將不考慮地方政府預算,因為地方缺乏宏觀經濟政策的執行力。聯邦政府有能力管理預算赤字,相反,州政府與地方政府則根據預算平衡的原則運作。

政府預算中,每年的稅收並不需要與支出完全一致。如果政府的支出超過它的稅收,就會有赤字;若政府的稅收超過它的支出,就會有盈餘。看看過去半個世紀的赤字與盈餘模式,20世紀60年代,美國政府大部分時間都在管理小規模的預算赤字,通常是GDP的1%以下。1969年是個例外,當年出現了盈餘。70年代,聯邦政府每年都有預算赤字,約占GDP的3%~4%。80年代,每年也都有預算赤字,在中期有幾年超過GDP的5%。90年代中期,赤字突然銳減,令人震驚的是(至少對我來說),1998~2001年聯邦政府出現了預算盈餘。2002年,赤字再次出現,在21世紀最初10年中期通常是GDP的2%~3%,大致上與20世紀70年代的規模相同。2007~2009年經濟衰退後,如同先前提到的,政府支出激增且稅收下降。預算赤字暴增至歷史高點,在2009年與2010年是GDP的10%。

當政府的支出超過稅收時,要去哪裡籌錢?答案是發行債券。你可能還記得,債券是一種金融工具,它有某個面額以及在特定時期內承諾支付的利率。假設預算赤字是5000億美元,聯邦政府就會發行5000億美元的債券來填補缺口,然後再償還。

政府預算如何影響宏觀經濟政策?

政府的稅收和支出計劃都要考慮如何設計,運用合理的成本達到政策的預期目標。在這裡,我們不打算討論個別政策,而是要探討政府稅收與支出的宏觀經濟學。我們特別想探討的是政府預算如何影響宏觀經濟政策的四個主要目標。

第一個宏觀經濟目標是經濟增長,它受到實物資本、人力資本、技術等長期投資因素的影響。政府借款與儲蓄會與實物資本投資相關,它是國民儲蓄與投資恆等式的一部分。這個恆等式說明,對整體經濟而言,國內儲蓄與外資流入(美國經常賬戶赤字的對立面)的資金供給量,必須等於實物資本投資與美國政府預算赤字融資的資金需求量。如果政府借了很多錢,就可能會減少私人投資可取得的資金,也可能會使政府和整體經濟更依賴外資流入,因而擴大貿易逆差。另一方面,各個層級的政府的主要政策是建立人力資本,畢竟政府得提供教育以及新技術的研發資金。美國社會如果有更多的私人儲蓄(這會使政府借款變少),就會對有長期回報的事情增加支出,這有助於長期經濟增長。

第二個目標是:財政政策如何解決失業問題(無論是週期性失業還是自然失業)?應重新設計特定的、會影響僱用的稅負以及幫助失業民眾的支出計劃,以降低自然失業率。另一方面,週期性失業與經濟衰退有關,適當的財政政策可以增加政府支出或減少稅收,以提升總需求,至少抑制週期性失業造成的失業增加。

至於第三個目標——如何降低通脹?記住,通脹是由過多的金錢追逐太少的商品導致的,此時總需求已經高於潛在GDP,因此整個消費價格都上升了。此時,財政政策可以通過減少支出或增加稅收來降低總需求,這兩種手段都會把錢抽出來,以避免通脹。

第四個目標是國際收支平衡。財政政策怎麼會影響貿易餘額呢?如前所述,因為政府借款與儲蓄是國民儲蓄與投資恆等式的一部分。事實上,政府借款是美國社會最大的資金需求之一。當政府資金需求量很高時(例如每年占GDP的3%或4%),會吸引外國投資。因此,高額的政府借款是和大規模貿易逆差有關的。無論是增加民間投資還是減少政府借貸,只要提高國民儲蓄,就能讓整個社會不那麼依賴外資。

以上大致描述了財政政策的工具。就像你已經知道的,經濟的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並非總是一致的,因此,在下面兩章,我們將探討這些工具的實際運作,先探討短期,再探討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