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斯坦福極簡經濟學:如何果斷地權衡利益得失 > 14 繳稅是用強迫的方式克服搭便車問題 >

14 繳稅是用強迫的方式克服搭便車問題

公共物品:順著每個人自利的本性,將無法創造公共物品,所以政府必須徵稅來建設。

你開車上班要經過高速公路嗎?如果你家失火了,當你撥911電話時,你期待有人接電話嗎?你可能不認為道路與消防局是商品,但經濟學家的確這麼想。我們每天都會用到一些公共物品,但很難設想要從市場競爭機制下的私人企業那裡購買,典型的例子有國防、基礎研發、道路、警察和消防局。這些項目都歸類在經濟學家所說的「公共物品」(public goods)中。

公共物品有兩個重要特性:它們是非競爭性(nonrivalrous)與非排他性(nonexcludable)。非競爭性是指商品本身不會因為更多人使用而變少。若是私人商品,例如一塊比薩,如果馬克斯吃了它,米歇爾就沒得吃了。拿國防做比較,馬克斯受到的國防保護,並不會降低米歇爾受保護的程度。非排他性是指賣家無法排除那些沒付錢也能使用商品的人。那塊比薩是排他的,如果你不買,就不能吃。但如果某人不希望被國防保護,我們沒有實際可行的方法來排除他。

重要的是記住「公共物品」這個專有名詞對經濟學家來說有很特定的意義,它不是指由政府提供的有益的(good)每樣東西。另一點也很重要,要認清把某個東西歸類為非公共物品,不表示它就沒有公共政策面的經濟性爭議。我們稱為公共物品的很多東西,也並非完全是非競爭性或非排他性的,但它們已經接近這兩個特性,使得私人市場很難提供。例如:

·公共保健方案(例如疫苗接種)是非競爭性的,因為人口增加並不會降低預防傳染病的效益,而且它有非排他性,因為效益會延伸至全部人口。

·良好的道路系統為社會提供各種效益。除了收費道路外,我們很難排除使用它的人。此外,除非交通堵塞,否則我使用高速公路時並不會影響別人使用。

·科學研究(事實上,通常是創意)是非競爭性的。如同托馬斯·傑斐遜(Thomas Jefferson)所言:「我將思想傳授他人,他人之所得,亦無損於我之所有;猶如一人引我的燭火點燭,光亮與他同在,我卻不因此身處黑暗。」

·教育的很多好處不只是針對受教育者,它對我們所有人都有益,讓我們生活在一個絕大多數成年人都可以閱讀和瞭解基礎數學運算的社會。

當某些人從公共物品中受益,卻沒有付出相對合理的成本時,經濟學家把這個問題稱作「搭便車」(free-rider)。若你要人們為道路付費,就像為食品雜貨付費一樣,想像一下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在工業化國家,人們知道,無論他們同意付費與否,都會鋪設道路,而且一旦鋪好,政府便無法或不可能阻止他們使用。出於自利的本性,大多數人會希望由住在附近的人出錢鋪路,而道路大部分是非排他性且非競爭性的,因此自己就可以「搭便車」。但如果每個人都做出這個自利的決定,結果就是沒有人會鋪路,也沒有人會受益。

搭便車的問題在經濟分析上非常重要。大部分時候,經濟學主張生產者與消費者順著自利的本性,就能為社會提供很多效益。但是,就公共物品而言,如果每個人都順著狹隘的自利本性,結果將更糟。

如果自利的市場運作行不通,那麼要如何創造公共物品呢?各種社會機制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舉例來說,公共廣播與公共電視如何生存?它們通常綜合運用社會壓力(認捐活動、大量郵件)和誘導(捐款感謝禮、會員福利與活動、特別節目)來說服你捐款。它們利用大眾對捐款者的認同,並且使沒捐款者感到些微愧疚,試圖克服搭便車的問題。

政府課稅即是要求公民為公共物品付費,無論每位公民是否真的想要該種類與數量的公共物品。這適用於政府直接提供的商品(例如軍隊或法院系統),或間接由民間承包商提供的商品(例如道路與大樓)。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其實是政府收稅來支付這些商品,至於是由公務人員還是民間提供,則仍有待商榷。

繳稅是用強迫的方式克服搭便車問題:如果你不為公共物品納稅,你就要坐牢,這些利益與成本是隱性社會契約的一部分。如果社會成員不用某種方式合力提供公共物品(經由政治或社會機制),則大家都會蒙受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