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斯坦福極簡經濟學:如何果斷地權衡利益得失 > 07 折現值是個很重要的觀念 >

07 折現值是個很重要的觀念

金融市場與報酬率:就像商品市場或勞動力市場一樣,資本市場也可以用同樣的供需架構來解釋。

人們對資本市場有根深蒂固的偏見。在中世紀,羅馬天主教認為索取貸款利息是一種「放高利貸罪」。目前,一些伊斯蘭教國家仍然禁止收取利息,你可以想像,這使得經營銀行變成一門複雜的生意。人們可能會覺得商品市場的價格或勞動力市場的工資不公平,但很少會覺得支付利息不合法。然而,很多人對利息(就是資本市場的價格)有很多批評,甚至覺得是錯的。為什麼會這樣?

可能的理由是,商品與服務是有形且看得見的,而資本市場所交易的東西很難讓人理解。大約30年前,蘇聯舊式的經濟規劃人員,手上握有和該國經濟相關的2000萬種商品名單。工作是我們每天生活經歷的一部分,但資本市場的利息與報酬是抽像的,而且資本市場的運作似乎是看不見的。「投資」這個專有名詞也使人容易混淆,因為它有不同的用法。有時,「投資」是指購買股票與債券等金融工具,有時則指企業購買實物資本(physical capital),例如機器或廠房。前者指的是投資人,他們是在最小風險下追求最大報酬的資金供給者。後者其實指的是廠商,他們是把資金轉換成有形資產的資金需求者。因此,「投資」可以指供給或需求,難怪令人困惑!為了避免混淆,當我的意思是資本供給時,我會用「金融投資」(financial investment),而當我的意思是用來建立資產的資本需求時,我會用「實物資本投資」(physical capital investment)。

儲蓄好?投資好?

就像商品市場或勞動力市場一樣,資本市場也可以用同樣的供需架構來解釋。資本的供給,來自那些儲蓄資金的人,我們通常想到這些資本供給是來自家庭,其實企業也會存錢,但由於企業是由股東持有(因此最終是由家庭擁有),因此你可以把企業想成代表家庭而儲蓄。

經濟學家認為,資本供給是家庭的資金供給量(也就是家庭儲蓄)與它們提供資金所得到的價錢(也就是報酬率)之間的關係。我會經常用利率作為資本報酬率的具體例子,其實購買公司股票或小企業股份的投資報酬也屬於資本報酬。你可能預期資金供給量應該隨著報酬率的上升而上升,也就是當價格上升時,供給量會上升。然而,在實務上,人們儲蓄的資金量似乎沒有隨著報酬率的上升而大幅增加。相反,人們儲蓄的金額似乎更取決於習慣、文化形態以及僱主因素。

從經濟學家的觀點來看,資本需求也是借款人的資金需求量與他們需要支付的報酬率之間的關係。金融資本需求是來自現在需要資金並且願意支付利息的人。利率低時,資本需求量較高。例如,如果某人想買汽車,當車貸利率較低時,他們更有可能買車。同樣,當廠商可以用較低的利率借錢時,他們就更可能進行廠房與設備的實物資本投資。

如果你把資金供需組合起來,在某個均衡報酬率下,你會得到儲蓄與投資金額的均衡點。資金有很多不同的市場,就像勞動與商品有很多不同的市場,主要差異在於被投資的對象,是大廠、小廠、個人還是政府?資金接受者的財務史是一個相關因素——它有良好的還款記錄嗎?這筆金融投資只是最終要收回的一筆貸款,或是想買該企業的股份?這些因素都很重要,會決定每個金融市場的供給、需求與報酬率。

思考資本市場如何運作時,它的關鍵交易是跨時間發生的。當你正在買賣商品時,交易是在一個時間點發生,勞動也是在一個時間點履行。但當你借錢時,意即當你取得資金時,你是在當下獲准使用這筆錢,並在以後還款。助學貸款、抵押貸款或是廠商的設備採購貸款,都是這種情形。在供給面,當你去銀行存錢時,就是同意現在把錢給某人,而在以後得到報償。你交付這筆錢,即預期未來將收到還款及某個報酬率。

因此,相較於未來還款所付出的代價,你該如何計算這筆貸款目前的價值?經濟學家利用折現值(present discounted value)的概念來計算,它是把不同時間點發生的成本或效益拿來直接比較的一種方式,指的是未來所要得到的款項,如果現在就回收,會值多少錢。

以實務為例,一年後可收到100美元,現在值多少錢?為便於討論,假設你的銀行賬戶利率是10%。你拿出計算器,算出假如你現在收到90.91美元且用10%的報酬率投資一年,那麼一年後你會有100美元。因此,一年後的100美元,現值就是90.91美元。

兩年後的100美元,現在值多少錢?如果利率是10%,你會發現目前投資82.64美元,兩年後你會有100美元。因此,兩年後的100美元,其現值就是82.64美元。這個計算方法是,折現值(PDV)等於未來值(FV)除以「1+利率(r)」的t次方,t為年期。或者把它寫成公式:PDV=FV/(1+r)t。如果在未來的不同時期有一連串付款時,折現值的算法可套用於每筆未來款項,然後加總起來成為總現值。

折現值的概念大量用於商業與金融。企業必須思考目前建立新廠房與設備的投資費用,把它和未來用這個設備生產東西可獲得的報酬做比較。舉例來說,我們假設某公司蓋新工廠要花200萬美元,並計算5年後可賺300萬美元。5年後的300萬美元需要折為現值,來和廠商目前正考慮支出的200萬美元直接比較。

如果你有房屋貸款,那麼折現值也是很重要的概念。如果貸款年限是30年,你看看總付款額,會發現這段時間自己其實在支付一筆龐大的利息。現值的概念可以解釋為什麼會這樣:你所有的分期付款(包含利息)的總價值,恰好等於房子的折現值,也就是購買價。畢竟,你可以付現金買房子,現在就支付購買價;或者你可以借錢,然後分期還款。這些付款方式有相同的經濟價值。對我來說,慢慢還房貸比立刻付清更容易,但這兩者的折現值是相同的。

談到社會政策時,政府的很多計劃都涉及現在購買或建設某樣東西,以便將來能得到回報。很多環境政策是在當下有成本,在未來有效益。為了交通建設,可能需要現在建高速公路,以便未來能保護生命安全。現在教育小孩,回報就是他們在未來可以成為更有技能的勞動力。政府制定政策時,也需要運用折現值這個概念,來分析成本與效益。

折現值有一個奇特的應用。當大部分樂透彩宣稱頭獎累積彩金時,它們是把未來30年你會得到的所有款項加總。它們從沒有告訴你這些款項的現值,只是把你在未來30年會收到的支票加起來。幾年前,美國新澤西州議會提出一項法案,建議如果有一個老年人中了樂透彩票,他可以要求一次付清,而非分配在未來30年。因此,樂透彩票委員會必須解釋其宣稱在未來30年支付的積累彩金並非折現值,其現值只有這筆錢的2/3,它仍是一筆龐大的金額,只不過不像廣告中所說的那麼大。樂透彩票不使用折現值,而是把未來支付的款項加總,讓它們的彩金看起來比實際上更多。

企業籌資的管道

現在,你已經有了金融市場運作的基本概念,我們將把重點放在需要資金的企業。想做資本投資的廠商,可以找到好幾個資金來源,其中一個是留存收益(retained earnings),較常聽到的說法是利潤。「留存」的意思是企業決定持有這筆錢,將它再投資於企業而非以股利付給股東。你可以把它想像為廠商自己儲蓄,然後代表外部投資人再投資於廠商本身。對於歷史悠久的企業而言,留存收益是用於實際投資的主要資金來源。

企業還可以用兩種方式籌錢——向銀行借錢或是發行債券。向銀行借錢對大多數人來說是熟悉的,但債券則較陌生。債券有面額、利率與期限三項要素。舉例來說,面額1000美元、利率8%且期限十年的基本債券,在未來十年中,每年會支付8%的利息,且在十年期滿後會償還面額1000美元。債券只是廠商借錢的一種方式,但不是向銀行借,而是向買家借,這些人可能是個人或組織,例如退休基金或投資公司。如果廠商不還錢,其可能會被依法宣告破產且被接管。當然,公司只有在相信投資報酬夠高,付得起利息且仍有利潤時,才會向資本市場借錢。

債券所付的利率是根據風險而變動的。高獲利的企業,像沃爾瑪,可以用相當低的利率發行債券,因為人們知道它很可能會還錢。同樣,政府至少是穩定的機構,也可以用較低的報酬率來發行債券。相反,較不穩定的企業可能會發行高利率、高風險的債券,或稱「垃圾債券」(junk bond)。

企業籌資的最後一種方式是通過有價證券,較常聽到的是公司股票。公司股票基本上是把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權賣給股票持有人。因此,如果一家公司總共有100股的股票,而你擁有其中20股,那麼你就擁有這家公司20%的股權。如果該公司把利潤變成股利支付,那麼你就能根據自己擁有該公司股票的比例獲得股利。如果該公司被出售,那麼該公司賣價的20%應該歸你。然而,股票不像債券有預先決定的利率,也根本無法保證股票持有人會獲得固定利息或任何報酬。買賣股票可能比債券的報酬率更高或更低,甚至會出現負數。

賣股票通常是初創、小型公司募資的一種方式。小公司通常會賣一些股票給專業投資人,例如創投公司或是想把錢投入的「天使投資人」。小公司在成長過程中,通常需要大筆資金以維持成長動能,這時就是公司上市在公開市場賣股票的時候。公司只有完全站穩了,才較可能利用本身的利潤、債券或舉債(在某些情況下)來做資本投資。為了大幅擴張,公司可能會發行更多股票,例如併購另一家廠商,但不能無限制發行股票,因為股票是公司的部分所有權,發行越多股票,表示這家公司的所有權被分割得越細。如果一家公司有100股股票,在來年發行另100股,那麼原始股東的所有權比重就會被稀釋,這家公司就很可能被視為差勁的投資標的。

募資與投資是特別重要的,因為實物資本與創新來自投資,投資對擴大生產力及提高生活水平有重大貢獻。美國社會的儲蓄與投資比例一向落後於很多工業化國家,而一個經濟體取得資本投資效益的能力,是建立在家庭儲蓄及投資意願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