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如果科學可以這麼搞:以科學的名義回答最「搞」的奇葩問題 > 12.為什麼當我們跟嬰兒說話的時候總用媽媽腔? >

12.為什麼當我們跟嬰兒說話的時候總用媽媽腔?

嬰兒寶貝們的智力水平低下是個不爭的事實,至少比成人的低。如果是反過來這真倒是令人擔憂了。一個初生嬰兒,極其聰明,然後睜著眼睛看著從他面前走過的大人,然後心裡想著這都是些什麼蠢人,這不讓您心驚膽戰嗎?所以說嬰兒們的智力水平不高,這是自然的事兒。但是,我們是否需要像白癡一樣跟嬰兒說話呢?

當面對著個嬰兒,我們都說過:「喔,他真可愛,這小傢伙!」但我們都不是用完全自然的聲調,至少不像走進麵包房買麵包,或者去報亭買報那種聲調。面對嬰兒,聲調肯定更有旋律感,更像是唱歌。我們會把高音部進行調整,拖長最後的音節,所以剛才那句話就變成了:「喔~喔,他真可愛,這小傢伙伙伙……」於是乎我們得自問一下,是不是因為與嬰兒接觸,成年人也變得蠢蠢的。

這種與嬰兒特殊的說話方式有自己的名字:媽媽腔。這種媽媽腔是那麼普遍,乃至語言學家和心理學家都開始對它進行研究。研究出的第一個成果是這種媽媽腔基本存在於所有的人類文化中。當然啦,在巴布亞有幾個部落或其他地方,成人們面對嬰兒的說話方式與常用方式沒差異,但要找到其他的特例還是比較難。

另外一個語言學家們的發現是這種媽媽腔具有普遍性特點。就是說無論是哪種語言,人們對從「成人語調」到「嬰兒語調」(1)的說話方式的修改是一樣的。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數量很多,從工業化社會人口到偏遠部落人群,從英國到日本,還包括亞馬孫熱帶雨林,無論在哪裡,這媽媽腔的配方是一樣的。這配方大概有五步:(1)說話聲音要慢;(2)誇大發音;(3)用更高的音調說話;(4)延長最後一個字的發音;(5)強化語句的樂感。最後這點非常重要,因為是它給媽媽腔帶來了音樂感。事實上,當我們正常說話時,也就是成人間的交談,我們也會輕微地修改某一音節的發音高度。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嗓音韻律學。這些音節的修改會在與嬰兒說話的情況下更為突出,所以音調會更加具有韻律感。

如果全世界的成人都這樣跟全世界的嬰兒說話,我們可以揣測這是有一定原因的。而事實上,研究人員證明這種媽媽腔是可以吸引初生嬰兒的注意力的。如果是按照正常人的說話音調,嬰兒們會根本不理睬。但只需要將要說的話調整到具備「唱歌感」的媽媽腔,就會看到嬰兒們偏過頭來看著說話人,仔細聽(2)。

為什麼嬰兒們會本能地關注那些他們聽不懂的語言的音樂性?其實恰好是因為他們聽不懂這些詞的意思。對於嬰兒來講,成人說出的話是一個響音流而不具備任何意思。只有聲調才有意思。就是因此嬰兒才會去注意。關愛、責罵、懲罰這些內容都是潛伏在語言韻律中的,而成人會或多或少有意識地傳遞這些情感。

同時研究也證明,站在嬰兒的角度,媽媽腔有助於語言學習(3)。要明白語言是由單字和句子組成的真不是件簡單的事兒。當成人以媽媽腔說話時,成人會在每個音節上加上不同的高音,然後延長最後一個詞的收尾;比如,「漂亮的娃娃」不會是以枯燥的語調發出,而是帶著樂感「漂—亮亮的娃—娃娃」。通過這種節奏,嬰兒會明白語言不是一團毫無形狀的糨糊,而是通過不同的元素:單詞組成句,而單詞中又有音節。有論點說媽媽腔幫助嬰兒來將整個語言聲音流進行分割,這也是為了以後的語言學習打基礎。這當然是有幫助的。但幸好也不是必需的,那些與嬰兒正常說話的父母也沒把孩子們培養成有語言障礙的人。

這種對語言樂感的敏感性的根源可以是子宮內生活的遺留。胎兒是可以聽到外面的聲音的,首先是父母的聲音。但是腹壁與單詞的影響要高於音樂的影響。這點我們是瞭解的,因為有研究人員將一個麥克風放入一位剛剛生育女性的子宮裡。這個試驗是在魯貝(Roubaix)醫院進行,由助聽器專家沙維爾·雷納(Xavier Renard)和德尼·蓋爾勒博士(Dr Denis Querleu)兩人完成的。他們通過放置在女子腹部的高音喇叭播放不同的聲音(嗓音和音樂)。與此同時他們通過放置於子宮內的麥克風記錄下子宮中聽到的聲音。

如果高音喇叭播放「床前明月光」,在子宮內錄到的聲音基本是不能被理解的,因為聲音變形很嚴重。好像是我們隔著一堵厚牆去聽他人講話。但是歌曲的伴樂則是經過腹壁後完全可以識別的。換句話說,在子宮裡的胎兒首先聽到的是詞語的樂感。這是嬰兒在溝通過程中的參考點,從邏輯上是行得通的,所以說媽媽腔等於是繼續這種詞語的樂感將嬰兒帶向語言。

但是要注意,這種媽媽腔是有時間有效性的,要知道在什麼時候停止使用媽媽腔。兒童心理分析學家弗朗索瓦絲·多爾朵(Francoise Dolto)是第一位站出來解釋必須要跟嬰兒正常說話的專家,因為與我們想像的不同,嬰兒並不是簡單的食物消化桶。她也解釋說要跟嬰兒正常說話而不要像個白癡。當嬰兒不明白語言意思的時候,媽媽腔是有用的。但當嬰兒長大了,還繼續使用媽媽腔則會有讓嬰兒倒退的風險。更錯的是,除了用帶樂感的音調說話外,還用媽媽腔說些類似用「車車」代替汽車的話。這是更為愚蠢,沒任何研究能證明這樣改變詞語會對嬰兒/孩子有什麼好處。

媽媽腔對嬰兒還是有好處的。我們也可以注意到某些戀愛男女會在親密時刻使用這種兒化的媽媽腔(比如你—愛愛—我嗎?親親)。關於這點,科學研究沒啥可說的。可以認為是親情的最佳表現,因為這與無條件的母愛有著直接關聯。但是我們也可以認為戀愛中的男女有時會回到弱智狀態。

————————————————————

(1)Bryant G.A.,Barrett H.C.,「Recognizing intentions in infant-directed speech:evidence for universals」《認識兒向語的意義:普遍性的證據》,Psychological Science,18,2007.

(2)De Boer B.,「Infant directed speech and evolution of language」《兒向語與語言的演變》,Evolutionary Prerequisites for Language,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5.

(3)Thiessen E.D.,「Infant-directed speech facilitates word segmentation」《兒向語有助於詞語切分》,Infancy,7,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