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今文學網 > 人類的明天 > (三)別樣的生產方式:樸門永續農業的奇跡 >

(三)別樣的生產方式:樸門永續農業的奇跡

如果你想知道未來農場會是什麼樣,那就要花一天工夫去查理和貝琳·艾爾文-格魯耶夫婦家看看。[1] 經常參觀傳統蔬菜農場的人,在那裡會獲得一次相當震撼的經歷。2012年9月,梅拉妮想要看看明日社會的樣子,我就帶她參觀了這座農場。毫無疑問,這兒正是讓我們產生拍攝此片的想法的一處地方。第一眼看去,貝克-艾路安與其說是一座農場,不如說更像一個菜園。不同作物按照不同的形狀和顏色安置,有的排成一排,有的排成一圈,幾片池塘與草場相鄰,幾座曼陀羅花園,一座溫室,一小片樹林。這裡絲毫不像傳統農業那樣整齊地規劃,然而,每一微米的佈置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查理和貝琳跟尼克一樣(也和後文的羅伯·霍普金斯一樣),實踐著樸門永續農業。樸門永續農業是一種「受大自然啟發的人類設計系統」,查理這樣解釋道。它致力於重建生態系統中豐富的多樣性和互相依賴性。每一種元素都會對其他元素有利,而其自身也會從整體中獲取養分。這是一種循環模式,不產生任何廢物。應用樸門永續設計理念的領域很多:城市(尤其是過渡型城市)、公司、經濟、能源……應用到農業中,它的原則既包括幾世紀以來世界各地農民所創的最有效的做法(在土堆和架子上種植、施堆肥、重視樹的作用、多樣互補、採用畜力),也包括近50年來生命科學教給我們的一切知識。樸門永續農業的目標是重現大自然幾百萬年來的運行機制,這種機制在演化過程中沒有耗費石油、沒有土地作業、沒有機械化,卻產生了豐富的生命。即使在養分貧瘠的地方,也是如此。樸門永續農業通過在群落生境、植物、昆蟲和動物間建立緊密聯繫,能使曾經寸草不生的地方重現繁盛。如查理所說:「樸門永續農業的成果,使我們得以想像人類社會的未來,那將是基本物質(而非新奇玩意)富足、排斥浪費的社會。」

多年以來,實踐樸門永續農業的耕種者們想要理論化這種對自然的模仿,他們提出永續農業的一般原則,並且從未間斷地試驗和豐富著這些原則。「生態系統運行的原則之一就是多樣性,」查理如是說,「自然界裡沒有單一種植,植被總是互相聯繫的。」因此,在這座農場植物最密集的地方,一塊不到1公頃的土地(農場總面積為4.3公頃)上種了1000多個不同的品種。這與工業邏輯背道而馳,多樣性恰恰是工業優化過程中的一道障礙。另外,樸門永續農業的土地永遠不會裸露在外而被陽光曬乾或被大雨沖刷。作物非常稠密,土地常被稻草覆蓋(稻草、木屑、蘆葦稈……它們能保持水分、保護耕地,並通過自身的腐化讓土地更肥沃)。永續農業耕種者們還注意到,自然環境中的一些土地多產得驚人。為了再現這種土地,他們採用了幾條策略。首先,他們幫助土地尋回密集的微生物群(各種各樣的蚯蚓、細菌、昆蟲、蘑菇,它們能讓土壤通氣,給土壤帶去活力,就跟我們腸道裡的菌群一樣)。為此,他們施一些混合肥料和有機物質(比如殘留的稻草),也會利用綠色肥料(比如豆科植物,可以幫助土壤儲存氮元素)和樹木。因為,正如查理所說:「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可耕種土地都是森林產生的。樹根在地下帶來有機物質,菌根、小蘑菇寄居其上,與樹根形成共生關係,是土壤肥沃的重要保證……」作物經常被果樹圍起來,果樹為作物提供陰影和涼爽。其次,查理和貝琳十分精心地照料著這片土地,對他們來說,土地是「所有農業的根本」,而現代農業卻趨向於忽視這一點,只把土地看作傾倒各種合成產品的基地。貝克-艾路安農場最常用的技術之一就是土壟種植。主要形狀有圓形土壟或者寬略小於1米、長幾十米的「永續」土壟。在貝克-艾路安,大部分圓形土壟是彎曲的,因此形成很多環形曼陀羅花園,看上去非常漂亮。

「這種系統源遠流長,幾千年來,中國人、希臘人、印加人、瑪雅人……都使用過這種系統,」查理說,「理念就是重新倣傚自然,自然界的土地從來不會被耕作,也從來不會裸露在外。我們把可耕種土壤堆在一起,然後盡量不去耕作。土壟是永續的。我們獲得了非常肥沃、非常鬆散、非常深厚的土壤,土壤裡微生物的活動也不會受到干擾。我們種下作物,然後用稻草保護土地,稻草會年復一年地腐化,不斷地給土壤帶去養料。」按照這種方式,田地更多了,除草的需要卻大大減少(因為土地有稻草覆蓋,也因為不翻土,雜草種子就失去了重見天日的機會),土壤侵蝕沒了,澆水少了(土壤自己會保持水分),土壤更熱,活動更快,表面從不被踩踏,就能夠更密集地種植,因此生產率可以增加到10倍。「在美國,45年來,人們仔細研究了土壟種植的生產率,約翰·賈文思的研究尤為突出。這些研究得出的數據是非常驚人的:增加土壤濃度、改善土壤環境,其產量能比相同面積的土地多6倍、7倍、8倍,甚至對於某些作物來說,能提高30倍。貝克-艾路安農場的種植方法結合了各種優良做法,我們所有作物的平均生產率提高了10倍。」

這些不同的實踐需要用到一些手操工具,它們簡單卻又十分巧妙。其中就有永續農業大師之一艾略特·科勒曼發明的精確播種耬。用它可以在80厘米寬的平地上播種26行蔬菜,而拖拉機只能種3行。播種耬還能混合播種不同蔬菜。「我們就像巴黎19世紀的老菜農一樣,把2、3或4種蔬菜種在一起,一年能輪換8次,也就是說在同一片菜地上,一年能種8次。而有機農業的平均輪換數為一年1.2次。我們致力於汲取各類小物種的精華。你想想,如果你能在1平方米的土地上種8次菜,就相當於有了8平方米的土地。而我們只是把對土地的照料、混合肥料、水和除草壓縮在一起……到最後,這反而更有效率!」

得益於菜農們無與倫比的智慧,整個19世紀下半葉,巴黎(約180萬居民)的蔬菜曾完全自給自足,甚至還出口到英國。那時每塊田的平均面積為4000平方米,每個農民的種植面積為1000平方米,他們的蔬菜每年也輪換8次。這與如今一個農民負責幾公頃的土地,作物輪換次數卻少得可憐的局面相去甚遠。當時那樣驚人的產量,總計需要600公頃的土地面積。為了全年供應蔬菜,菜農們採用了另外一個竅門,而查理和貝琳也迫不及待地借鑒了這個方法:熱層。「這是一種老技術,利用的是糞肥分解時產生的熱量。我們做了一大堆糞肥方塊,高50~60厘米,從1月份開始,土地的溫度就自然而然地達到25~28度。這個熱度會持續一個半月,更有利於作物種植。1月初造的熱層,到1月底就有收成。在這片熱層上,今年我們已經種了五六輪了。到最後,剩下的就是下一季的混合肥料……」

顯然,所有這些技術都組合在一起才能得到優化,就像貝琳帶我們去的溫室裡的情況一樣。「這兒就有一個熱層,但現在正值夏天。它潮濕、稠密、肥厚,裡面有很多蚯蚓。那些在冬季早熟的作物就充分利用了糞肥分解時的熱量,到了春天,熱層就會變成肥沃的有機物質,保持水分。這樣,作物幾乎不需要澆水。這種技術實在太巧妙了。在這片熱層上,還有一個夏季作物共榮的例子:我們把羅勒種在番茄下面,然後在番茄上方種了葡萄。番茄是一種籐本植物,它能擋住陽光,剛好羅勒喜陰,這兩種植物也都不太需要水。羅勒的味道比較濃烈,它就像綠巨人一樣,驅趕不受番茄歡迎的昆蟲。如果不吃羅勒,而羅勒又開始抽薹的話,我們就用它來護根,也就是說用羅勒來覆蓋土壤,保持土壤濕潤,讓有機物質能持續分解。番茄上方的葡萄,形成一道屏障,發散水汽,這對下方的植物來說,是非常有益的,尤其是在像今年夏天這樣比較炎熱的季節裡。而且,錦上添花的是:我們還能吃葡萄。所以,我們農場裡的一切都在生產,但是每一株植物的目的並不只是生產,還要對生態系統做出貢獻。樸門永續農業的妙處就在於此:每一個元素都有好幾種功用。」

在距離溫室幾十米處,查理帶我們進了混林農業園,「這是對自然森林的模仿,但裡面所有植物都是可食用的。」像野生森林一樣,這裡的植被也是分層次生長,最上方是果樹,而漿果植物或小果子植物離土壤更近。「在這個地方,我們實現了零耕作,沒有石油,不澆水,不用化肥……非常節省!這兒長出了極其豐富又好吃的水果,而且這還是一小片完全自主的生物多樣性的綠洲,它能存儲碳,創造自己的土壤……每年,不管天氣是好是壞,乾旱還是多雨,這裡一直很茂盛。」

樹木在農場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有在上文提及的原因,也有食物安全方面的原因。在查理看來,人類把食物依托在一年生(每年都需要再次播種)植物上,是一個錯誤:「目前,人類主要食用20多種植物,我們60%的食物是小麥、玉米和稻米,而它們都是一年生穀物。在人類漫長的進化史中,當我們還是史前人類,還在大自然中打滾的時候,我們吃的主要是水果、漿果、樹葉和草根:多年生植物。我們的機體就是為這類食物而生的。而我們現在的食物主要依靠穀物、肉類和奶製品,這既不利於健康也不利於環境。我們的食物範圍縮小了,喪失了多樣性,這是高度有害的。建立一種可持續的文明,就必須更多地獲益於水果,而不是一年生植物。樹木長盛不衰:李子樹、蘋果樹、梨樹的壽命可達50或60年,甚至百年。一旦被種下,它們就會年復一年地提供食物。」

在把這些做法和技術一點一滴地組合在一起後,貝克-艾路安小農場的收成令人震驚,而他們連一滴石油或農藥都沒用過。

為了證實這些做法有效,查理、貝琳和國家農學研究院以及巴黎農學院進行了3年的研究。最終結果已於2015年春天公示。結果顯示可持續農業是可能的,在1000平方米土地上獲取像樣的收入也是可能的,5.6萬歐元年營業額和約2000歐元(甚至可高達2500歐元)月薪也是可能實現的。「我們的營業額相當於那些在1公頃土地上耕作的同事所獲得的營業額,有時比他們還多。這證明,通過在一小塊土地上進行純人力勞動,我們能生產出相當於拖拉機在大10倍的土地上耕作的成果。」這種「優異表現」就是查理、貝琳以及世界上眾多樸門永續農業種植者們開始瞥見的農業新篇章的發酵粉。對查理來說,「我們能想像一個到處都是微型農場的社會,它們遍佈城市、城郊……給社會帶來真正的食品安全,它們在本地生產,供應當地社區,還能讓風景更優美。擁有幾百平方米小花園的人,在家就能做兼職農民,不需要任何前期投入。這種形式的農業,不僅有經濟盈利,提高菜農的生活質量(他們就在大花園中心工作),給消費者和星級大廚提供他們夢寐以求的優質產品……還能為療愈地球貢獻力量。因為我們讓土壤再生,保護生物多樣性,吸收碳物質……這種方法的意義可不是為了好玩把什麼都最小化。而是我們發現,如果把蔬菜種植集中到一小塊空間,我們就能重新規劃土地。在1000平方米土地上生產通常在1公頃機械化土地上耕種的東西,我們就能節約9000平方米的土地。我們可以用這些省下來的土地種幾百棵樹,養一些動物,建混林農業園、蜂巢、池塘,還能造房子……也就是建起一座面積為1公頃的微型農場。它會更加繁榮,成為一個宜居的小宇宙,擁有極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農場自己生產肥力,樹木、柵欄、池塘、動物排泄物裡到處都是生物群。這是一個真正自主且有韌性的系統。如今,進入我們口中的每一卡路里,都要耗費10~12卡路里的化石能源。簡直荒唐。我們知道,明天或者後天,石油就會變得稀少而珍貴,我們不能再從大老遠的地方進口食物,氣候問題也會越來越多。但是我們所有人都要繼續吃飯。發明一些不需要石油就能吃上飯的方法,實踐一種純體力農業,一點也不是新農人的突發奇想。對於養活未來人類,其必要性攸關生死。另外,觀察現今的地球,我們會發現大部分農民沒有受過任何機械培訓,他們都是用雙手勞作。樸門永續農業汲取了大自然給我們提供的生態系統的精華,對養活整個本地人口有著重大意義。」

查理和貝琳在平地的收穫季


[1] 參觀時間、培訓、活動見www.fermedubec.com。